奇文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章 上班那点儿心思员工上班心理学(第3页)

5。寻找人际网络。除了同事,人要有其他可谈心的朋友。

6。说出困难。工作、生活、感情碰到困难要说出来,倾听者不一定能帮你解决问题,但这是抒发情绪最有效的方法。

你正在被“星期一综合征”折磨吗

I心理学关键词:星期一综合征丨

电影《朝九晚五》中,三个白领员工一到星期一就发闷,需要到小馆子喝咖啡才成。那里的侍者都这样招呼:“又犯’星期一综合征’了?”

有些人到星期一时不愿意上班,周日晚上就开始感到不舒服,希望星期一不要到来。即使勉强去上班,工作时也会出现到疲倦、紧张、烦躁等心理现象,总是打不起精神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普遍降低,甚至会出现腹胀、食欲不振……这些都是“星期一综合征”的典型表现。

按理说,经过周六、周日两天的休息,再去上班应该是精力充沛、动力十足才对,可为什么人们反而更加没有精神了呢?

有关心理学家对“星期一综合征”做了具体的分析,其中很多心理专家认为,这是巴甫洛夫学说的“动力定型”一旧的动力定型被破坏而新的动力定型难以建立时的“混乱”导致的。也就是说,人们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一直处于工作的状态,“动力定型”已经让人们习惯了现有的工作方式,已经形成一定的规律。到了周末,工作了五天的人们开始想着怎么放松。有的人拼命地睡觉,以补充平时睡眠的不足;有的人则趁双休日玩个痛快,逛商店、游公园,有的更是夜以继日地看录像、玩游戏机,破坏了原来的“动力定型”。等到双休日过后的星期一,又必须全身心重新投入原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去时,需要重新建立或恢复已被破坏了的“动力定型”,这时就难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现象,就会出现“星期一综合征”这样的症状。

其次,心理学家海?克罗欣说:“所有的慷慨、快乐和兴奋都突然远离而去,人们肯定会感到生活空虚、无聊和平淡,很多人会开始怀疑人生的价值。”由于人们对单调工作的厌倦和对美妙的假日生活的留恋,致使他们对突然到来的星期一感到空虚和无聊,提不起任何兴致。另外,很多单位有很多工作都是在星期一做部署和决定,牵涉到的个人或部门,就会感觉到比平时的压力要大一些,精神也相对紧张一些。而从人的生理上来看,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尤其是脑力劳动者,大脑松弛后,一下子紧张起来更需要有个适应过程。

远离办公室里的“心理饱和”

I心理学关键词:心理饱和I

“饱和”,是一个化学术语,将糖或盐加入水中,当它不能再溶解时,叫做“饱和”。“心理饱和”则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发给随机找来的十几个人每人一支笔和一张纸,让被试者在纸上画同一种图形:先画上一个圆圈,然后在圈内画两横线当眼睛,再画一竖线当鼻子,最后画一横线当嘴。要求被试者连着画这样的图形。刚领到任务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觉得这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任务,然而,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速度越来越慢,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画的画也越来越潦草。再后来,被试者们竟然头昏眼花,没有办法再画下去了。心理学家认为,被试者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反应,是因为长时间地重复做同一件事情,心理产生了饱和的现象。

心理饱和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如学生面对老师布置的100道数学题,刚开始做时,动作快,做得也正确,但到后来,不仅速度减慢而且出错率快速上升,同时出现厌烦情绪,也就是说出现了心理饱和。

对职场人士来说,也是一样的。人的大脑一般有个抑制、兴奋的过程,当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时,人的情绪就较高,学习、工作注意力也就集中,但这个兴奋期是不可能无休止地持续下去的。如果一直做高度重复和固定的工作,就会陷入工作上的心理饱和状态,进而陷入职业枯竭状态。陷入职业枯竭的人在面对工作时会感到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工作上的消极状态进而会影响整个生活状态。

任何工作都可能产生“心理饱和”,但心理专家认为:"心理饱和并非不治之症,可以通过自我放松疗法来减轻心理饱和。”

在认知上要积极看待心理饱和,心理饱和当成对自己未来的一种改变,重新审视自己,学会合理地安排各种任务,建立有张有弛的节奏,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对时间进行合理管理,不超越自己的能力,压力就会大大降低。

当工作心理饱和过度时,要找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为何会有工作狂或半途而废者

I心理学关键词:蔡戈尼克效应I

请试着画一个圆圈,在最后留下一个小缺口。将它搁置一旁,然后去做别的事。你是不是感觉到自己有些分心。再回来看看你画的那个圆,你是不是有想要将圆圈完成的冲动?这是一个小测试。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人会有把圆圈完成的倾向。这是为什么呢?

1927年,心理学家蔡戈尼克做了这样一个试验:她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让他们同时演算相同的数学题。让甲组一直演算完毕,而在乙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然后让两组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结果,乙组对题目的记忆力明显优于甲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同一动机便使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心态叫“蔡戈尼克效应”。这就说明,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

关于这种心理,曾有过这样一个趣事:一位爱睡懒觉的大作曲家的妻子为使丈夫起床,便在钢琴上弹出一组乐句的头三个和弦。作曲家听了之后,辗转反侧,终于不得不爬起来,弹完最后一个和弦。

对大多数人来说,蔡戈尼克效应是推动人们完成工作的重要驱动力,这起着一种积极的作用。但是,蔡戈尼克效应也会使两种人走向极端。一种人会因为拖拉而永远也完不成一件事,这就是半途而废者;一种人是非要一口气把事做完不可,这就是工作狂。前者总是半途而废,永远不去把一件作品完成,也许只是因为害怕失败以避免受到批评,所以就下意识地逃避成功。后者之所以能够成为工作狂,就是因为他的完成内驱力过于强大,这有可能导致生活没有规律、太紧张,生活面过于狭窄。

对于半途而废者和工作狂这两种人,心理专家认为都应该调整他们的完成内驱力。

为什么很多人总在最后通牒中完成任务

i心理学关键词:最后通牒效应丨

对于不需要马上完成的任务,人们总是习惯于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时,才努力去完成。也就是人们大多具有一种拖拉的倾向:在从事某一活动时,总觉得准备不足,能拖就拖,但在不能拖的情况下,例如条件不允许或到了规定时间,人们基本上也能完成任务,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最后通牒效应”。

拖拉是一种坏习惯,容易引起焦虑和内疚,是一种自我心理折磨。职场中人之所以会拖到最后关头才完成任务,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得过且过——面对一些费神的工作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任务,就会容易产生拖延的心态,认为事情到了最后总会被解决,于是不到最后一刻绝对提不起精神来处理。

害怕开始——有些人欠缺自信,常常因为害怕自己会做得不好,结果便迟迟不敢动手,这种逃避的惰性心理,往往令自己更容易产生挫败感。当别人开始催促,又或者受到同事的质疑,就更加不敢开始而继续拖延。不过,这种短暂的逃避会让自己的恐惧感在拖延等待中愈积愈多。

追求完美一一有些人会尽心尽力做到最好,但仍会拖延至最后一分钟才动手,只因为他们想精益求精,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质量上的完美,结果迟迟未行动,最后导致时间大大超过预期。

职场人士如果想改变这种拖拉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尝试:

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进行合理安排,同时,向上级同事作出工作保证,有别人的监督,会令自己产生动力。

为自己设定时间表及期限,要求自己提前完成工作,同时不断提醒自己必须严守承诺及纪律,享受提前完成工作的成就感。

学会分析利弊,了解提前完成工作有什么好处,拖延又有什么坏处,对比之下,自然有明确的选择。

热门小说推荐
基本剑术

基本剑术

地球毁灭,人类危急,生死存亡之际,可怕的意外和灾难,永远不知道是哪个先来。唐安觉得,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天塌了,有个子高的人去顶,可有一天他发现,他成了那个个子最高的人。...

绝命阴阳眼

绝命阴阳眼

我是鬼节那天出生,从小体弱多病。小学时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从此,我跟着师父云游四海,行走于阴阳之间...

微信游戏杀人事件

微信游戏杀人事件

请不要用你的年薪来挑战我的零花钱,因为我一个月一千万零花钱!...

灾难:从开学遭遇空难开始

灾难:从开学遭遇空难开始

强力推荐,只爽不虐开学途中,遭遇空难。满载四百人的飞机往龙国中心,坠落而去,全球瞩目,万人祈祷。绝望之际,客机猛然拉升,强行迫降!全国沸腾,世界震惊!但空难仅是开始…10级地震!火山爆发!天降陨石!龙卷风侵袭!灾难接踵而来,蓝星进入灾难纪元。江磊龙舟救援集团正式成立!买飞机,购航母,造飞船…一步一脚印,逐步迈向世界巅峰。若干年后…太阳异常爆发在即,史前洪水再现…全球末日倒计时!末日之际,全球目光投向江磊。作为世界上最大经济体,龙舟集团有责任收留国际难民!江磊摇头正色。方舟计划启动,撤离蓝星!全体龙国人优先登船!龙舟龙国人的方舟,我照顾好龙国十几亿人,就是对国际社会最大的贡献。...

前桌女生竟是我的头号黑粉

前桌女生竟是我的头号黑粉

创作过13部小说,且通通太监掉了的男人,在现实中,被女读者抓到了!虽然她有妙不可言的催更技能,(和惨不忍睹的逼更手段)但普通作者依然只有0024的概率...

总裁私宠小嫩妻

总裁私宠小嫩妻

走投无路时,她被一个看似冰冷,实则温情入骨的男人所救。她原以为,他是天上粲然星辰,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直到他单膝跪地,递上手中钻戒我爱你,嫁给我。她才知道,这世上最令人惊喜的爱情,莫过于她暗恋他时,他刚好也深爱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