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汉国的大司马刘曜去攻打上党,八月癸亥日,在襄垣把刘琨的人马打得落花流水。刘曜还想接着进攻阳曲,汉主刘聪赶紧派人跟他说:“长安还没拿下呢,这才是当务之急。”刘曜没办法,只好回师,驻扎在蒲坂。
陶侃和杜弢打得不可开交,杜弢派王贡出来叫阵,陶侃远远地跟他喊:“杜弢不过是益州的一个小官,挪用公款,老爹死了都不回去奔丧。你本来是个不错的人,跟着他瞎混啥呢!这世上哪有一辈子当贼的呀?”王贡刚开始还大大咧咧地把脚横搭在马背上,听陶侃这么一说,脸色都变了,赶紧把脚放下来。陶侃一看有戏,又派人去劝他,还剪下头发当信物,王贡就投降陶侃了。杜弢的队伍一下子就散了,他自己也逃跑了,结果死在了半路上。陶侃和南平太守应詹乘胜拿下长沙,整个湘州都平定了。丞相司马睿按照皇帝旨意,赦免了陶侃他们,还提拔王敦为镇东大将军,让他都督江州、扬州、荆州、湘州、交州、广州这六个州的军事,兼任江州刺史。从这时候起,王敦开始自己挑选任命刺史以下的官员,越来越嚣张跋扈。
一开始,王如投降的时候,王敦的堂弟王棱特别欣赏王如的勇猛,就跟王敦说,想把王如调到自己手下。王敦说:“这号人又狠又野,不好管,你性子急,容不下他,到时候别给自己惹祸。”王棱不听,一直坚持要,王敦只好答应。王棱把王如留在身边,对他特别好。结果王如老是跟王敦的其他将领比射箭、起争执,王棱就拿棍子揍他,王如觉得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后来王敦心里有了不臣之心,王棱每次都劝他别这么干。王敦讨厌王棱跟自己唱反调,就偷偷派人去激王如,让他杀了王棱。有一次大家喝酒,王如说要舞剑助兴,王棱同意了。王如舞着剑慢慢靠近王棱,王棱觉得不对劲,大声呵斥他,王如直接冲上去就把王棱给杀了。王敦听说后,假装很震惊,然后把王如也抓起来杀了。
早些时候,朝廷听说张光死了,就任命侍中第五猗为安南将军,监督荆州、梁州、益州、宁州四个州的军事,还让他当荆州刺史,从武关出发上任。杜曾到襄阳迎接第五猗,还给他侄子娶了第五猗的女儿,一下子聚集了上万人马,和第五猗分别占据汉水、沔水一带。
陶侃打败杜弢后,乘胜追击杜曾,有点小瞧杜曾。司马鲁恬劝他:“打仗之前,得先摸清对方将领的底细。现在您手下这些将领,没一个比得上杜曾的,可别轻敌啊。”陶侃不听,带兵把杜曾围困在石城。杜曾的军队大多是骑兵,他们偷偷打开城门,冲破陶侃的军阵,绕到后面,反过来攻打,陶侃的士兵死了好几百。杜曾本来打算去顺阳,走之前还下马向陶侃行礼,告辞后才离开。
当时荀崧都督荆州江北的军事,驻扎在宛城,杜曾带兵把他围住了。荀崧兵少,粮食也快吃完了,就想向老部下、襄城太守石览求救。荀崧的小女儿荀灌,才十三岁,带着几十个勇士,趁夜翻墙突围,一边打一边往前冲,终于跑到石览那儿。她还替荀崧写了封信,向南中郎将周访求救。周访派儿子周扶带三千人马,和石览一起去救荀崧,杜曾这才撤兵。
后来杜曾又给荀崧写信,说想讨伐丹水的贼寇,给自己将功赎罪,荀崧答应了。陶侃知道后,给荀崧写信说:“杜曾又凶又狡猾,就是那种传说中吃自己老妈的‘鸱枭’一样的人。这家伙不死,这地方就别想安宁,你可得记住我说的话!”荀崧觉得宛城兵力少,想靠杜曾当外援,没听陶侃的。杜曾又带着两千多流民去围攻襄阳,打了几天没打下来,只好又回去了。
王敦有个特别宠信的吴兴人叫钱凤,这家伙嫉妒陶侃的功劳,老是在王敦面前说陶侃坏话。陶侃打算回江陵,想着去王敦那儿给自己解释解释。朱伺和安定人皇甫方回劝他:“您要是去了,肯定回不来。”陶侃不听。到了之后,王敦果然把陶侃扣下,还把他降职为广州刺史,让自己的堂弟、丞相军咨祭酒王廙当荆州刺史。荆州的将领官吏郑攀、马俊等人去找王敦,上书请求留下陶侃,王敦生气了,不同意。郑攀他们觉得陶侃刚立了大功,却被降职,心里都气不过。而且他们觉得王廙这人脾气不好,很难共事,于是带着三千人驻扎在涢口,往西去迎接杜曾。王廙被郑攀等人袭击,逃到江安。杜曾和郑攀他们又往北迎接第五猗,一起对抗王廙。王廙带着各路军队去讨伐杜曾,结果又被杜曾打败。王敦怀疑郑攀是听了陶侃的指使,气得披甲持矛,好几次都想冲进去杀了陶侃,进去又出来,出来又进去。陶侃一脸严肃地说:“您这么果断的人,应该能决定天下大事,咋这点事儿还犹豫不决呢!”说完起身去厕所。咨议参军梅陶、长史陈颁赶紧劝王敦:“周访和陶侃是亲戚,关系好得就像左右手,哪有砍了左手,右手没反应的道理!”王敦这才消了气,摆了丰盛的酒席给陶侃送行,陶侃连夜就出发了。王敦还把陶侃的儿子陶瞻招来当参军。
之前,交州刺史顾秘死了,州里的人就让顾秘的儿子顾寿接管州里的事务。结果帐下督梁硕起兵攻打顾寿,把他杀了,从此梁硕就独揽交州大权。王机因为自己是非法占据广州,怕王敦来收拾他,就想去交州。正好杜弘来投降王机,王敦就想借着王机的手去收拾梁硕。于是把招降杜弘算成王机的功劳,让他当交州刺史。王机到了郁林,梁硕就迎接前刺史修则的儿子修湛,让他代理州里的事务,阻挡王机。王机进不去,就和杜弘还有广州将领温邵、交州秀才刘沈商量,打算再回广州占据那儿。陶侃到了始兴,当地的人都说应该先观察观察形势,别轻易前进。陶侃不听,直接到了广州,结果发现各个郡县都已经迎接王机了。杜弘派人假装投降,陶侃看穿了他的计谋,出兵攻打杜弘,把他打败了,还在小桂抓住了刘沈。陶侃又派督护许高去讨伐王机,王机逃跑了,后来病死在路上,许高挖出他的尸体,把脑袋砍了下来。将领们都请求乘胜攻打温邵,陶侃笑着说:“我名声都这么响了,还用得着派兵吗!写封信就能搞定。”于是就写了封信劝降。温邵害怕了,撒腿就跑,结果在始兴被追上抓住了。杜弘也向王敦投降了,广州这才平定下来。
陶侃在广州没啥事儿干,每天早上就把一百块砖搬到书房外面,晚上又搬回书房里面。有人问他为啥,他说:“我还想着以后去中原干大事呢,现在太安逸了,怕到时候扛不住事儿,所以得自己找点事儿锻炼锻炼。”
王敦让杜弘当了将领,对他特别信任。
九月,汉主刘聪派大鸿胪给石勒送去弓箭,下诏书封石勒为陕东伯,允许他可以自行决定征伐的事儿,还能任命刺史、将军、地方官,封列侯,到年底把这些情况汇总上报就行。
汉国的大司马刘曜去攻打北地,朝廷下诏让麹允当大都督、骠骑将军去抵抗。冬天十月,任命索綝为尚书仆射,都督宫城的各项军事。刘曜先攻下冯翊,太守梁肃逃到万年。刘曜又转去攻打上郡,麹允只好放弃黄白城,把军队驻扎在灵武,因为兵力薄弱,不敢前进。
晋愍帝好几次向丞相司马保征兵,司马保身边的人都说:“毒蛇咬了手,壮士就得断腕。现在胡人贼寇正厉害呢,咱们不如先切断陇道,看看形势再说。”从事中郎裴诜反驳道:“现在蛇都咬到头了,头能断吗!”司马保这才让镇军将军胡崧担任前锋都督,不过要等各路军队集齐了才出发。麹允想带着皇帝去投奔司马保,索綝说:“司马保要是得到了皇帝,肯定会为了自己的私心行事。”于是就没去。从这以后,长安以西的地方,不再向朝廷进贡,官员们又饿又穷,只能去采野谷勉强维持生计。
凉州有个士兵叫张冰,捡到一个玉玺,上面刻着“皇帝行玺”,就把它献给张寔,手下的官员们都来祝贺。张寔说:“这东西不是臣子能留的。”就派人把玉玺送到长安去了。
【内核解读】
这段史料聚焦于西晋末年至东晋初年的乱世纷争,勾勒出一幅各方势力博弈、英雄人物起落的历史画卷。在政权更迭、战乱频发的背景下,人性的复杂、权谋的诡谲与理想的坚守交织上演,为我们理解魏晋乱世提供了生动注脚。
军事博弈中的战略抉择与战术得失
汉赵政权内部的军事调度展现了战略优先级的考量。大司马曜在击败刘琨后欲乘胜进攻阳曲,却因汉主聪“长安未平,宜以为先”的指令转而屯兵蒲坂。这一决策反映了乱世中核心目标的聚焦原则——在多线作战时,必须明确主要矛盾,避免力量分散。这种战略取舍虽暂时搁置局部利益,却为全局布局奠定基础。
陶侃与杜弢、杜曾的战事则凸显了战术判断的重要性。陶侃凭借攻心之术劝降王贡,最终平定湘州,展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他以“杜弢盗用库钱、父死不奔丧”的道德批判瓦解敌军心理防线,又以“截发为信”的郑重承诺巩固降者决心,将心理战运用得恰到好处。然而在对阵杜曾时,陶侃却因“轻曾之志”忽视司马鲁恬的劝谏,最终遭遇突袭失利。这正反两例印证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永恒真理——即便是名将,也需警惕轻敌心态对判断的干扰。
杜曾的军事行动则体现了骑兵战术在冷兵器时代的优势。他利用骑兵机动性“密开门突侃陈,出其后”的战术,完美演绎了“兵贵神速、出奇制胜”的军事思想;而围攻荀崧时的久攻不克,又暴露了骑兵攻坚能力的局限,展现了不同兵种在不同战场环境中的适应性差异。
权力场域中的人性博弈与政治算计
王敦的崛起与专权是这段历史的核心线索之一。在平定杜弢后,他“始自选置刺史以下,浸益骄横”,标志着地方势力对中央权力的侵蚀。这种权力膨胀的背后,是东晋初年“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缩影——世家大族凭借军功与威望逐步掌控实权,为后来的叛乱埋下伏笔。
王敦设计除掉王棱的情节,将权谋斗争的残酷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先是以“此辈险悍难畜”为由拒绝王棱请求,既显得深谋远虑,又为日后事变预留余地;在王棱坚持后顺水推舟,埋下祸根;最终借王如之手除掉异己,再以“捕如诛之”掩盖真相。这套“借刀杀人”“卸磨杀驴”的操作,尽显政治斗争的虚伪与冷血。而王如从“甚加宠遇”到“深以为耻”再到沦为杀人工具的命运,则道尽了乱世中底层武人的悲剧性——他们始终只是权力游戏的棋子,从未真正掌握自身命运。
陶侃的仕途起伏同样折射出政治生态的复杂。他因军功遭钱凤嫉妒诋毁,又因王敦猜忌被调任广州,展现了“功高震主”的历史定律;而最终因“周访与侃亲姻”的牵制得以保全,则说明在权力博弈中,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盟至关重要。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政治关联,构成了东晋门阀政治的基本特征。
乱世中的坚守与抉择
在道德失序的乱世中,依然可见人性光辉的闪现。荀崧之女荀灌“年十三,帅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的壮举,打破了传统性别角色的桎梏,展现了危难时刻的勇气与担当。她不仅完成突围求救的军事任务,更以少年之躯维系了一方安危,成为乱世中最动人的精神符号之一。
陶侃在广州“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的自律行为,则彰显了理想主义者在逆境中的坚守。“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的自白,道出了真正成功者的自我修养——即便身处闲职,仍以“中原复土”的远大目标砥砺自我,这种“居安思危、勤以修身”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值得敬仰。
张实将“皇帝行玺”遣使归于长安的举动,与王敦的骄横形成鲜明对比。在“胡寇方盛”的乱世中,他坚守“非人臣所得留”的政治伦理,展现了对中央权威的尊重,这种超越个人利益的政治操守,在礼崩乐坏的时代更显珍贵。
制度困境与时代局限
西晋末年的政权危机在史料中多有体现。愍帝“屡征兵于丞相保”却遭拖延,反映出中央对地方控制力的丧失。“蝮蛇螫手,壮士断腕”的争论,暴露出地方势力的自保心态与中央需求之间的矛盾——当地方军阀将局部利益置于全局安危之上时,王朝的崩溃便不可避免。而“自长安以西,不复贡奉朝廷,百官饥乏,采稆以自存”的记载,则直观呈现了中央政权的衰落景象,为西晋灭亡写下注脚。
第五猗与杜曾的政治联姻、杜曾向荀崧“求讨丹水贼以自效”的反复,展现了乱世中政治联盟的脆弱性。各方势力基于现实利益不断重组关系,“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成为生存法则。荀崧因“宛中兵少”而轻信杜曾,最终导致襄阳之围,印证了在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政治妥协往往沦为饮鸩止渴。
历史启示与现代回响
这段历史片段虽距今近两千年,却蕴含着超越时空的智慧启示。陶侃的成功与失败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既要善于攻心,也要保持敬畏;王敦的崛起与算计警示我们:权力若无约束,终将腐蚀人心;荀灌的突围与张实的献玺则提醒我们:越是乱世,越需要坚守价值底线。
在那个“天下宁有白头贼邪”的动荡时代,每个人都在命运的洪流中做出选择:有人逐鹿中原,有人苟全性命,有人坚守道义,有人随波逐流。这些选择共同构成了魏晋乱世的底色,也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在秩序崩塌的时刻,什么才是值得坚守的价值?在利益诱惑面前,如何保持人性的光辉?这些问题,或许正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永恒命题。
QQ阅读一组签约作品为了青青草原的特色羊肉火锅,洛远踏上了征服诸天万界的道路秦时明月,他救下胡夫人和胡美人,收嬴政为徒打造史上最强秦始皇斗罗大陆,他帮小舞化形,击杀千道流统治武魂殿斗破苍穹,他帮助美杜莎姐妹带领蛇人族走出塔戈尔沙漠,帮古薰儿复仇秒杀古元制霸斗气大陆画江湖之不良人,他忽悠李星...
...
简介穷小子杨凡因祸得福,脑海中多出一部神奇手机,命运由此改变,医术风水无所不能,种植养殖样样精通,脚踩恶霸,拳打奸商,俘获美人心,从此纵横乡村都市。...
本书简介种田宠文商战空间双强腹黑,1 无忧很郁闷,因为在地摊上买了一个假货,被一个天大机缘砸中 穿越就穿越!别人穿越不是公主,就是皇后王妃。她却穿越成小萝莉一枚,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还摊上几个极品亲戚,每天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鸡飞狗跳,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受些窝囊气。 幸好家里的人都是好的。温柔的母亲,儒雅的父亲,聪慧的大哥,英勇的二哥,精明的三哥,坚强的四姐,可爱包子小哥,外加小萝莉女主一枚,顺便附赠一枚药田空间。看一家大小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打造一片盛世田园,创造一个悠然居。 P这是一个乡村姑娘步步蜕变的华丽成长史。 女主身世成谜,坚强勇敢。 男主腹黑美型,绝对强大。 男配个个不简单,女配绝对是炮灰。...
...
一个苦逼的小屌丝,无意中买了一个智能软件,啥是天才,一看就会,金钱,赚到手软,美女,我不稀罕,且看一个小屌丝的逆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