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府学主院的大钟每一时辰敲响三下,提醒号房里的童生们时间过去了多少。
酉时的钟声敲响时,白鹤明已经做完了所有题目,将答案在长长的纸张上誊抄了大半。
院试第一场共有三道题目,最简单的是默写题,要求考试的童生准确默写出翌朝官方颁布的《圣言博训》中的某一部分内容,《圣言博训》包含了常见的朝廷政令与思想道德规范,可以理解为古代的思政题。
原主考了十几年秀才,《圣言博训》背的滚瓜烂熟,白鹤明在这方面没有下太大功夫准备,看了眼题目要求就行云流水般默写完了。
第二道题是写诗,科举考试作诗的传统由来已久,被称为“试帖诗”
,会给出固定的诗题和韵脚,限五言八韵,因为对格式的要求非常严苛,所以大多试帖诗都写的很死板,只是为了考察一下童生的文学素养和诗歌创作能力。
不过上千年科举史中人才辈出,也有少数堪称精品佳作的试帖诗出现,比如唐玄宗天宝年间钱起的那句千古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就是参加省试时所作。
翌朝科考对诗歌的看中远不及遥远的诗意大唐,白鹤明在作诗上也没有太强的天赋,凑了一首韵脚严整、扣题融洽的诗抄在了答卷上。
最后一题根据四书五经中的某个句子做文章才是整张考卷最关键、评卷人最看中的地方,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八股文”
。
八股文开篇先破题、承题、起讲、入题,然后再写主体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每一部分都有严格的格式和内容要求,错一点就会被直接罢黜,成了折磨了科举考生数百年的噩梦。
但有能力的人在哪里都有能力,就算是写一样格式的八股文,也不乏写的言之有物、精彩绝妙之辈,现代流传下来的状元卷里的文章,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迂腐八股文”
能形容的。
本届苏州府院试初试的文章题目取自《孟子》,“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这句话表面上讲的是读书和知人论世之间的关系——只是读一个古人的文章和诗作,无法了解他真正的为人,还要研究他所处的时代环境,这样才能和他成为朋友。
但这道题出在科举考试中,往深了想,命题官的本意是让考生们明白古人古书中的经验不能完全照搬到现在,做学问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能只看圣人之言的表面,要结合环境去思考圣人为什么会这么说,抓住问题的本质,才算是学透彻了。
所以整篇文章,要围绕一个“时”
字来写,所有理论和经验都要讲究在当下的作用。
但也不能太过偏激,说圣人的有些话放到现在不适用了——要是不适用了,那整个翌朝那么多读书人到底在读什么,朝廷用四书五经出题选官难道是错的?必然不能!
圣人是永远没错的,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有些人学术不精没理解透彻他的意思,才让圣人的道理偏了,所以当代学子必须自勉,将圣人的教诲结合现实发扬光大。
白鹤明举了三个例子,一个是典故新解,一个是古今对照,一个是自己的“亲身所闻”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无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一些人用热血和生命实现梦想,为国家寻找出路。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许多人看不到希望在哪,在他们面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在这样的大时代中,一个出身市井的小人物,乘风破浪,一路高歌。城头变幻大王旗,河边枯骨谁人惜。错命乱曲狂笑去,轩辕墓前温酒棋。读...
他对牺牲读大学机会供他读书的她说夫荣妻贵,我不会让你白牺牲的。毕业后,他对她说我是硕士,你是农民,我们没有共同语言,分手吧。半辈子过去,她七窍流着黑血你们就算给我下毒了又怎么样?我赚回来的这份家业,你们得不到!重生在一九五八年,她获取了前世记忆,开启了手中空间,走过大跃进,跨过饥荒年,在异界中发财,在军区...
如果连装逼都不会,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当陈阳意识到这点的时候,这个让所有人看不起的倒插门女婿,决定摊牌不装了,是时候亮出真实身份了。...
世间有少年,从西向东,孤绝而热勇。曾家仇未报,曾默默无闻,却从不言退怯。四面萧索,八面埋伏,他以纵横之气横扫千军。山是山,河是河。苍穹大地,众生之巅。唯有巅峰战神!...
...
火热经典,军事必读!这里有最热血的故事,这里有最激烈的战斗,这里也有誓死要守卫的荣誉!消失六年的兵王失忆回归,重组华国最神秘特种部队流沙!而流沙中,最强者名为幽灵。战争之门已经打开,血色阴影笼罩华国。家仇国恨,自由和荣誉,前路虽然艰险,但我却从无畏惧。这是一本热血的故事,这是一个男人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