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嬴政这一礼,让韩非久久无言。
早就听闻历代秦王求贤若渴,先有商鞅,再有张子,皆为秦王百般礼遇……
如今,他也受到这同样的待遇,却让他百感交集。一方面是礼贤下士的秦王确实让人感动,一方面是自家深谙权术的父王,两相对比,韩非亦不由得心中苦笑。
真是……比不得啊……
非是韩非心中谤父,实则是以六国君主比之秦王,无有能及之者。
“秦王请起!”韩非伸手将嬴政搀扶了起来。
身后的乔松也是感佩莫名,待韩非落座之后,亲自给韩非沏了杯茶。韩非连忙起身行礼以示感谢。
两人同为一国公子,按理来说在地位上是相当的,他韩非还没有资格让秦国公子斟茶。只不过是秦王在场,且以请教为名,秦国公子身为子嗣故此担当侍从角色而已。
乔松可以自降身份,但韩非不能坦然受之。
此即为礼!
嬴政对于韩非是非常期待的,但并未因自己的期待而对韩非的要求有所降低,相反更加的严苛,所以上来就抛出了自己的问题:“先生乃是荀子高足,又着有五蠹,孤愤等煌煌大作。嬴政学浅,今日冒昧相请,一则想听听先生对师门学问如何评判;二则想听听先生对自己学说如何看待。”
简单几句开场之后,秦王丢出的这两个问题,却让韩非不得不慎重对待。
这两个问题,看似论学,实则含义重重,直指要害。
其一,看似在问韩非对儒家看法,实则也在问你缘何出身儒家,却所着为法家,是否对师门学问不满?如此,是否有违儒家尊师之礼?
其二,第二问问韩非对自己学说的看法。人往往最难看清的,其实是自己。这一点问的极为巧妙,也非常难以回答。若是谦虚之词,有贬低自己所学之嫌;若是夸大之词,却又有盲目自傲之嫌。因此,这需要韩非对自己有一个精准的定位,既不能过度自谦,亦不能极度自傲。
其三,两个问题相结合,相对比,才是嬴政最关心的问题:儒法之辩!
两个问题,四重含义。
一旦回答的稍有不对,恐怕秦王此次远来韩国对韩非的考校就要以失败而告终了。
那么,韩非可以回避问题,从而在秦王面前藏拙吗?
以常人想来,当然可以。反正韩非本就是韩国公子,无意仕秦,随口应付两句,将秦王打发走也就是了。
然而事实上……不行!
韩非身为法家最后一代大贤,能集法术势于一身,其学说,其道理,其思想便不允许他这么做,此之谓文人傲骨。
做学问,便要至精至诚!
藏拙之举,固然解决了眼前麻烦,但面对一个甘冒风险,如此放低身段向他虚心求教的向学之人,此举却足以令韩非心灵蒙尘,从此不再纯粹,失去了面对自己学说的勇气。
所以,他不能违背本心,不行!
因此,韩非正襟危坐,将自己所思所想表述了出来。
正如韩非之前对王儒与腐儒的划分,他对于儒家学说,态度也很明确,赞成者有之,驳斥者亦有之,并非是全盘赞成或否定。对于荀子思想中王道的部分,也表示了反对,丝毫没有因为荀子是自己的老师,而有任何作伪。
这一点,让乔松很是敬佩。这是一种辩证的看法,也是韩非学说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着作中也有涉及。
讲完对儒家的看法,则是对于自己的学说。
在自己研读后人整理出来的《韩非子》一文的时候,乔松便有自己的感悟。然而,当韩非这个作者亲自解释起来,却让他对其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我叫常胜,常胜将军的常胜,常常胜利的常胜。我追求的不是有趣的足球,而是可以获得胜利的足球,胜利让我热血沸腾,胜利让我觉得足球有趣!如果你也讨厌做一个失败者...
原书名夫人轻点撩邪王狂妃惊艳重生,遇到宠妻狂魔,怎么办?那就强强联手,打脸啪啪响,虐渣爽歪歪。她是一代兵王,回眸一笑,颠倒众生,重生为白王府郡主,世人眼中的小可怜,听说白郡主是个小怂包。可直到有一天传言变了传闻白郡主专治各种不服气。传闻白郡主撩了一个腹黑毒舌,风华绝代的妖孽王者归来,她手握绝世医术,统御...
叶家天才继承人被人残害,导致未婚妻退婚,更被赶出家门。隐姓埋名成为小家族上门女婿,机缘获得长生诀跟惊世医术,从此一飞冲天。这一次,他要洗刷屈辱,夺回属于他的一切。这一次,他注定要站在世界之巅,让众生膜拜!...
她是一个孤女,却从不缺爱缺亲人。在大宅门里生存,该懂的必须懂,该会的咬牙也得学会。别人的家再美满,咱不眼红。别人的爹娘再有权势,咱不稀罕。别人的良缘,咱看看算了,世上好男儿多得是,咱就是一朵在哪儿都能活好的野蔷薇,小日子总能过舒坦了。虾米?内啥别人的一切其实都是自己的?喜不喜欢,家就在那里。争与不争,爹娘都...
...
世人皆道,凉国丞相爱极了一人。为了她,他竟夺了自己君王之妻。世人皆言,昭国太子宠极了一人。为了她,他竟颠覆了凉聿二国。可最后,他眼睁睁看着她死在自己面前,而她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却是若有来世,愿永不相见。她爱极了他,亦恨极了他。宋清欢觉得自己的人生像开了挂。执行任务身亡,睁开眼却发现自己穿越成了一国帝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