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老丈好福气!”刘德听了也赞道。
“不知老丈有田多少?”刘德也坐到河边的一块青石上,问了起来。
“老汉家中有田三顷,可惜只有一顷半是上田,余者都是中田和下田……”老农答道。
刘德点点头,看了这个老农的家庭应该是属于此时典型的自耕农阶级。
所谓上田、中田、下田,刘德还是知道的。
上田土地肥沃,不需要休耕,可连年耕作,因此是农民最喜欢的土地,可惜,这种肥沃的土地并不多,而且因为农业技术的局限,许多上田在连年耕作之后,土地肥力渐渐枯竭,沦为中田甚至下田。
至于中田,耕作两年,就必须休耕一年,否则,土地中的地力不够,种下去的作物根本长不好。
下田,耕一年休一年。
不过,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也不知是谁先发现了,在休耕的土地上种植大豆不止不会浪费地力,还能有效的给土地增肥,因此,一般休耕的土地,都会种上大豆。
只是,汉人最重粟米,当此之时,连小麦都是土地里的异端,并不是主食,就更别说大豆了。
一般而言,像小麦跟大豆这种农副产品,是不值什么钱的。
小麦嘛,最低层的贫穷人家可能会在灾年将之作为食物,但大豆在此时除非实在是年景不好,否则一般是作为牲畜饲料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刘德也知道。
原因很简单——这是烹饪技术与美食文化的落后所导致的。
在此时,厨师们的烹饪技术相对很原始,基本除了烹、蒸、煮之外,没有别的花样。
而且,像什么磨坊什么的,此时也没被发明。
所以像什么包子、馒头、面条、米粉、豆腐、豆腐脑,在此时统统都不存在
不管小麦大豆,想要食用,都只能靠煮。
而小麦大豆煮熟之后食用的口感有多差,吃过的人都知道!
特别是大豆,食用之后会导致肚子胀气……
所以,刘德那位堂叔刘安发明的豆腐,真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发明!
“老丈,田地收成怎么样啊?”刘德又问道:“家中可有什么困难?”
“托圣天子的福,去岁老汉家里的收成还不错,一亩地收了四石多粟米呢!”老农说起去年的收成,嘴巴都乐都合不拢嘴了,只是,随后就有些苦恼的道:“可是去年粟米一石只能卖40钱……”
刘德听也是漠然。
汉室的农业技术与土地亩产相较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有了一很大的进步。
战国初年,李悝在魏国变法时曾说:今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岁收亩一石半……
到了汉室之时,农田的亩产就普遍提高到了三石,像先帝之时,晁错就曾在那篇著名贵粟疏中道:今夫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两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地岁收三百石。
汉室农业亩产比之战国时期足足翻了一倍之多!
只不过,农业技术虽然进步了,但是,农民遇到的问题还是李悝当年遇到的问题。
谷贱伤农,谷贵害农。
丰收了,但粮食价格却下跌了,因此,农民到手的钱还不如寻常年景。
遇到灾害了,收成不好,粮价高涨,农民买不起粮食和种子,只能卖田卖地卖儿卖女最终破产。
在整个中国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之中,不知多少英雄豪杰能人异士,在这个难题上想破了脑袋,费劲了心思,但都只能治标不治本。
刘德当然不可能超过那些一个个闪耀于历史长河中的伟大名字。
不过,刘德是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之上的。
双强双洁互宠扒马,男帅女拽听闻帝国墨爷的太太是个不学无术的小霸王,各路人马暗中看笑话。学习垃圾?陆眠甩出理科状元的高考成绩单。没有才艺?陆眠一手弹琴一...
秦镇来到了古代成为了一位即将亡国之君。发现这时代的武将文官后世传得多强,现在就能有多强。后世传说这武将身骑麒麟,能御雷电,有万人之勇。那这武将就真养了只麒麟,能用雷电之法,一人可破万军。而秦镇在后世的评价是‘最短命的亡国之君’。为此秦镇踏上了疯狂造奇观,埋文物,给后世留各种古籍的翻案之旅。当秦镇在全世界各地留下属于自己的奇观文物古籍被后世发掘出来时…后世原来始皇帝在一千年前就已经征服了美洲?什么叫做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我国的领土啊?所以始皇帝当年到底征服了多少个国家?...
与世无争,与人无忧,碧天海阔的海岛,广阔无边的牧场,历史沉淀的庄园,没事考考古,发掘发掘史前文明,没事修修仙,畅游天地之间...
新书影帝还靠我续命还请支持吖戏精宁黛屡次崩坏剧情被流放古代,幸好她还有一部神奇的手机,手机里有个龙套好愉快红包群。群主每天都会发红包任务五块钱招一名炮灰龙套,男女不限,先抢先得。据说攒满一定的零钱,就可以向群主购买一张返回现代世界的机票。...
你见过白狗穿衣,老鼠吃猫吗?你听说过纸人唱戏,飞僵吸血吗?来,你听我讲...
医圣传人回归都市!他武功卓绝,崇尚暴力,拳头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他医术超群,针灸无双,小小银针足以起死回生。他算命卜卦,无所不能,成为无数绝色美女的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