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长爪梵志简介
长爪梵志本名拘稀罗,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的舅舅。舍利弗的母亲智能异于常人,拘稀罗常被她驳得辞穷力拙,心怀惭愧,遂离家出走,遍访明师,研究学问,因专心于学,连指甲都没有时间剪,时人都称他为长爪梵志。后来皈依佛祖学法,证成罗汉果。
与强者为伍,以智者为师
长爪梵志说:我宁于有智人前斩首,不于无智人前得胜。
长爪梵志和外甥舍利弗原先都是信奉婆罗门教的,后来,舍利弗改换门庭,皈依佛门。此事在婆罗门教中引起巨大震动。长爪梵志不服气,带着众多弟子气势汹汹地来到竹林精舍,要与佛祖斗法。他对佛祖说:“你若能驳倒我的观点,我就砍下脑袋谢罪。”
佛祖笑问:“您的观点以什么为宗旨呢?”
长爪梵志说:“我以一切不受为宗旨。”
佛祖微微一笑,又问:“那么,你是否接受‘一切不受’这个观点呢?”
长爪梵志以为佛祖无辞可驳,故意回避问题,轻蔑地冷笑一声,带着弟子们扬长而去。刚刚走出竹林精舍,他便醒悟过来:我的观点自相矛盾,被他一语击中了要害。于是,他对弟子们说:“我应该回去,砍下脑袋向世尊谢罪。”
弟子们劝道:“在我们看来,您幸而获胜了,何必斩首谢罪呢?”
长爪梵志说:“我宁可在智者面前砍头,也不愿在愚人眼里得胜。”又叹息说:“我的观点陷入二难。如果我接受‘一切不受’的观点,这是跟‘一切不受’的观点相背离;如果我不接受‘一切不受’的观点,等于否定了自己‘一切不受’的观点。别人都不知道我的观点自相矛盾,世尊和诸位大菩萨却看出了我的错误。”
于是,他返回来,对佛祖说:“我的观点自相矛盾,我应该斩首谢罪。”
佛祖说:“我的教法中,没有斩首谢罪这一法。你的观点过于偏激,应该回心向道才好。”
长爪梵志心悦诚服,率领五百门徒出家,都成了佛祖的弟子。后来,长爪梵志学佛有成,证成了阿罗汉。阿罗汉是比菩萨低一级的境界,不过也很了不起了。
长爪梵志的“宁于有智人前斩首,不于无智人前得胜”的说法,虽然有些偏激,但是,想成就杰出,就应该有与强者为伍、以智者为师的理念。有的人乐意跟地位或才能不如自己的人交往,对成就比自己高的人却敬而远之。这样虽能在弱者面前“得胜”,满足一下可怜的虚荣心理,对智慧增长、人格修炼和事业进步都没有什么好处。
与强者为伍,以智者为师,最大的好处是能更快地增进智慧。俗话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很多自己思而不解的问题,经智者一点拨,就豁然贯通了。所以,聪明人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不是死啃书本,而是寻找智者并向他学习。
在佛门中,留传着不少寻师问道的佳话,明代高僧憨山德清大师便是其一。憨山德清俗姓蔡,其母洪氏颇为能干,从小对他的功课督促甚严。有一天,小德情问母亲:“读书做什么?”母亲说:“做官。”他问能做多大的官?母亲:“从小官做起,有可能做到宰相。”“做到宰相之后呢?”母亲说:“做到宰相,就该告老还乡了。”小德情大摇其头:“一生辛苦,到头来还是告老还乡。我要做就做个没尽头的。”母亲笑道:“那你只好做个和尚。从小沙弥修起,至于成佛作祖,都没有尽头。”
没想到小德清把这话听真了,12岁就入报恩寺当了沙弥,师从西林禅师。西林禅师胸襟开阔,不仅让学僧们学习佛经,还教授他们四书五经。这种毫无门户之见的教育方法,使德清和他师兄弟们受益匪浅。
德清19岁正式剃度出家,为了进修,他云游到天界寺,跟随著名的法会禅师参禅。在这里,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寺里的厕所异常干净。他认为净头(负责清扫茅厕的僧人)一定是位非同寻常的人物,当即前往拜访。然而,他看到的却是一个浑身黄肿、窝窝囊囊的病僧。德清深知真人不露相,毫不嫌弃地伺候他,喂他吃水果,还想跟这位病僧学禅。但是,当他第二次去拜访时,这位病僧早已无影无踪。虽然他感到有些失望,也让他明白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不久后,德清飘然北上,去五台山访师学禅,并以当地的憨山为名。后来,憨山德清又来到高僧云集的北京。在这里,憨山德清遍访名师,受益良多。有一天,他去参访高僧遍融。遍融用一双鹰隼一样锐利的眼睛直视着他,始终一言未发。德清却感受到了凛冽的禅机,不由得浑身惊颤,大汗淋漓。
可惜德清无法领悟遍融的“默照禅”,又去参拜临济宗第二十八代祖师笑岩德宝。笑岩问他从何处来?他说南方。
笑岩又问:“还记得来时的路吗?”
“过后便忘了。”
“你却是来处分明。”
德清心里一凛,有所感悟:他自以为“过后便忘”的回答很机警,其实还在路上,差得远呢!他深深感觉到了自己的肤浅,便到京东第一名山——盘山,苦练禅功。在千峰绝顶的岩洞中,他得遇一位隐居三十多年的老僧指点,禅定功夫突飞猛进。
他又与妙峰禅师、法光禅师为友,参禅学道,悟境又进一层。
后来,德清在妙峰禅师陪同下,再上五台山,在北台龙门的万山冰雪中闭关禅修。为了锻炼定力,德清特意到横跨山溪的独木桥上打坐。刚开始,溪水宛然,不绝于耳;渐渐地,物我两忘,万籁俱寂,什么声音都消失了。
有一天,他吃罢粥,到外面散步,走着、走着,轻风徐来,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好像是空的,对风没有任何阻碍。于是,他的念头脱落,恍然入定。当他出定后,发现吃过的粥碗里落满了灰尘,原来他已入定二十天,而他的感觉不过是一瞬。从此,他开悟了。
36时,憨山德清已经成为名满天下的高僧。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憨山德清遍访名师,除了得到很多有益的指点和引导外,也得到了更多的参修条件。试想,如果他每天跟一群不思进取、愚钝无能的和尚们混在一起,他的地位一定极低,哪能想上哪儿参禅就去哪儿、想见谁就见谁呢?
当然,对一个学佛的人来说,参禅的客观条件也许不那么重要,只要他的路径对了,扫茅厕也能修成正果。对我们凡俗之人来说,客观条件就相对比较重要了。不管从事何种事业,都需要相应的资源,资源越丰厚,成功的机会越大,这就像打仗时兵力越强胜机越大一样。这个世界上的资源主要掌握在强者、智者手中,为了分配到更多资源,当然应该与强者、智者为伍。据说,犹太人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信条: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因为只有站在富人堆里,你才能得到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机会。这一观点,确实深具智慧。
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释迦牟尼说: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摘自《八大人觉经》
佛祖曾说:一天到晚怀着仇恨,仇恨永远存在;用爱来代替仇恨,仇恨自然消失。
对仇人恨得咬牙切齿,能否伤害到他呢?恐怕不能。真正受到伤害的还是自己。如果采取报复行动,在伤害对方的同时,也制造了新的仇恨,最终还是会伤害到自己。佛祖提倡“不念旧恶”,就是为了提醒大家不要在怨怨相报中损人自损。
但是,那个人跟自己结了仇,不报复回来怎么能甘心呢?如果不报复,不等于胆小怕事吗?人家不是认为自己软弱可欺吗?很多人就是因为这样的心理而卷入无休止的争斗中。实际上,这种心理只是妄执。其一,“仇人”的可恶,也许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实际上对方的可恶之处并不比可爱之处多;其二,如俗话所说,“让人非我弱”,对别人表现出大度,正足以显示精神力量的强大。
简介一代兵王,为替兄弟复仇越境入狱,五年后回归都市大哥做了上门女婿,被连连欺辱!自己因为入狱的身份,被所有人鄙夷!却不想自己的亲生父母竟然是赫赫...
想当年本天师道法自成,一拳打得村北敬老院的高阶武者颤颤巍巍。一脚踹的村南幼儿园的少年天才们哇哇大哭,本天师往村东头的乱葬岗一站,那几百个鬼王鬼帝愣是没有一个敢喘气的。...
三百年前,千古龙帝聂枫开天,陨落无界山。三百年后,聂枫重生于真武大陆天风帝国,修神功秘技,掌无字天书,携挚友红颜,踏山河,登天路,破九霄,傲视天下,威震苍穹!...
不要了疼。忍一忍,马上就好了。男人抓住她的手,为她擦药。男朋友敢玩劈腿,她就敢给他戴绿帽子。她倒是要看看,最后谁先玩死谁。只是,三无老公摇身一变竟然成为了A国人人趋之若鹜的新贵,苏简溪接受无能。她的丈夫确实没车没房,但人家有别墅有游轮还有私人飞机啊。都说苏简溪是狐狸精,傍上金主不说,还让人家当了接盘侠。事后还是厉霆骁亲自辟谣是他追的苏简溪,孩子是亲生的!...
旁人大婚是进婚房,她和墨靖尧穿着婚服进的是棺材。空间太小,贴的太近,从此墨少习惯了怀里多只小宠物。宠物宠物,不宠那就是暴殄天物。于是,墨少决心把这个真理发挥到极致。她上房,他帮她揭瓦。她说爹不疼妈不爱,他大手一挥,那就换个新爹妈。她说哥哥姐姐欺负她,他直接踩在脚下,我老婆是你们祖宗。小祖宗天天往外跑,墨少满身飘酸我家小妻子肤白貌美,天生尤物,给我盯紧了。少爷,你眼瞎吗,明明就是一飞机场你懂什么,等入了洞房,本少早晚让她凸凹有致。众吃瓜跟班少奶奶一直都是只能看不能吃吗?滚...
岁月长河,悠悠而逝。白玉以为自己会因为这漫长的孤寂,哪怕死在这幻境里,也不会有人知道。哪里晓得,一朝出境,穿越到这茫茫人世间,遇到一个萌包子,过起了平常人的普通日子。又以为养大弟弟,将他教育成人,便是来这世间走一趟的历练,哪晓得冒出来一个黑脸的兵哥哥。兵哥哥是个高富帅,忠犬体贴有人爱,白玉觉得不收了他亏了,收了他,如果命没有跟自己一样长,也亏了。奈何,还没有下定决心,就已经被兵哥哥一证解决了,没白玉什么事了。当然不是这样的,白玉只要乖乖的被军哥哥慢慢宠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