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八 随时(第4页)

第三,不为羞辱所动者,能昭示杰出人格。

济群法师说:“忍辱不是一种无能,真正具有忍辱修养的人,从他的身上会爆发出一种非常强大的人格力量。”杰出的意思是胜过大多数人。大家都不善于忍辱,只有个别人善于忍辱,就足以显示其杰出了!

做人的七项颠倒行为

冈波巴大师说:已得人身而不思正法,如至宝山而空手而归,实在是无意义的事。摘自《成就胜道宝缦集》

冈波巴大师在成就胜道宝缦集》中,谈了做人的十四项颠倒行为,其中七项是针对僧人而言,七项对我们俗世之人很有启示意义,现取录如下:

第一,“已得人身而不思正法,如至宝山而空手而归,实在是无意义的事”。

人类的前身,跟动物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按佛家观点,是无数量劫修成善果,这才得了人身,比一般动物聪明一点,能干一点。既然如此,就该珍惜这福缘,做聪明的事、能干的事、有意义的事。如果像动物一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只是吃点、喝点、拉点,干点不聪明、不能干的事,来人生走一趟,跟没来人生走一趟一样,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也没留下,不是颠倒行为吗?这样的人生有何意义呢?

第二,“虽常在持法大德的面前,自己却没有信心,如在海边干渴而死,实在是无意义的事”。

在这里,“信心”二字,不仅是自信,也是相信“持法大德”。僧家的“持法大德”是进入悟境之人。凡世的“持法大德”是够资格做我们的人生导师的人。这不仅仅指学校的老师,学校之外的成功人士,很多也进入了悟境,如果我们好好向他们学习,必有收获。

打个比方,公司的老板能够白手起家,创出一番事业,并且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长期立足,越做越大,说明他已经掌握了成功的诀窍。可是,不少员工心里却怀疑、轻视老板,认为他们的成功无非是靠机遇或别的因素。由于对老板没“信心”,自然不会学习他、模仿他。放着现成的成功经验不学,却天天思考成功的方法,难道不是颠倒行为吗?

第三,“口头说法喋喋不休,身心却毫无行持和体验,这种说教,就像是鹦鹉学舌一样,实在毫无意义”。

世界上不乏“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他们夸夸其谈的功夫堪称一流,在做人做事方面却十分低能。就像《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嘲笑张昭所说的那样:“坐议立谈,无人能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照说只要真的懂得,就一定会做。既然不会做,说明并非真懂。不懂却讲得条条是道,确实是颠倒行为。

第四,“用偷窃、强夺或欺骗的方法,获得财富后用以布施,这就像雷电入水,完全浪费了,实在毫无意义”。

用不正当的方式敛财,然后用于做善事,就好比先把人推下水,又把他救上来一样,这能算是善功吗?不过,话说回来,用不义之财干善事,又胜于用不义之财挥霍或干恶事。这好比把打落水的人救上来,又胜于不把他救上来一样。这样虽无善业,但恶业要小得多。

第五,“以损害众生的方式获得财物后,用以供养三宝,这就像把儿子杀掉,以其肉来供事其母一样,实在是颠倒的行为”。

佛家有一个令人敬佩的特点:不昧着良心说话。至少绝大多数高僧能做到这一点。比如,大家都来向寺庙布施,对僧人是有好处的。可是,他们却说不干净的钱财即使布施也没有功德。这不是打击人们布施的积极性吗?南北朝时的梁武帝萧衍是一个特别崇奉佛教的人,他写的佛学著作就有十多种,而且三次把自己舍给寺庙当和尚,每次朝廷都要花巨金把他赎出来当皇帝。他还大兴佛寺,雕造佛像,并亲自制定戒律。梁武帝为佛教做了这么多事,自认为“功德”盖世。有一次,他问达摩大师自己有何功德,达摩却告诉他:没有功德。梁武帝大失所望。

其他门派的学者,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很难不受利益驱动而发表意见。称道自己不认为正确的观点,并对外散布,流毒甚远,是恶业中的恶业。如果所有学者都反对“以损害众生的方式”敛财,并且以身作则,那么这种行为也许就会大大减少了。

第六,“见闻虽然深广,而身心却流入凡俗,这就像医生自染恶疾,真乃颠倒的行为”。

医生染恶疾,可能是意外。但见闻深广而自入凡俗,却是自甘堕落。世界上见闻深广的人很多,即使北京街头一个出租车司机,也能把国际国内形势讲得条条是道,也能就当今腐败现象发表高妙的见解。颠倒之处在于,没有腐败机会时就反腐败,若有腐败机会,又难以保证自己的灵魂不会就此烂掉。

第七,“自己尚未契证法仪,却对别人说法,这是以盲导盲,实在毫无意义”。

世界上好为人师者很多,乐于以人为师者却很少。参透世上的道理,可能需要数代人乃至数十代人持续努力;可能需要成千上万人共同攻关,绝不是凭自己一个聪明的脑袋就能一穿而透的。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提倡凝聚众智而成全功。他自己就是靠多方求教才取得那么高的成就。而不乐以人为师者,对世事、人生规律的理解难免残缺不全。又由于好为人师,经常用残缺不全的观点开导别人。这跟兜售假冒伪产品大概差不多吧!

致庄重,莫轻狂

龙钦巴尊者说:众人之中露体奔跑等,狂妄诸行虽思即禁行。世间俗人不起信心因,当依谨慎即是吾忠告。摘自《龙钦巴尊者三十诫》

佛家特别注重外表形象,在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为什么不“休闲”一点呢?龙钦巴尊者这段文字说明了原因:“本人之中露体奔跑等,狂妄诸行虽思即禁行。世间俗人不起信心因,当依谨慎即是吾忠告。”意思是说:在人前裸露身体、奔跑,以及其他放荡行为,应该绝对禁止。因为这样会使世俗之人对我们失去信从之心。谨慎约束自己,是我恳切的忠告。

佛家把自己定义为精神引导者,这首先要唤起追随者的“信心”,或者说公信力。公信力从哪里来?首先外表形象就要让人觉得不同一般。比如,无论天气多么热,也会衣冠整齐。走路时从容不迫,绝不跑跑跳跳、左顾右盼。在人群中安安静静,绝不说说笑笑、大声喧哗。诸如此类。这样人家一看,确实与众不同,心里生出几分敬意,觉得他可能有资格讲大道理。

另外,佛家剃度僧人,一般会选慈眉善目、相貌端庄,看上去有福相的人。或者相貌有特色,让人一见难忘的人。这也是他们建立公信力的方式之一。

如果僧人跟普通人一样,衣着随便,敞胸露怀,举止不雅,那么,人们就不会对他们有“信心”,甚至还会产生轻视之心。

其实,不止僧家如此,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外表形象都很重要。即使地位很高的人,如果形象不合身份,别人也不会把他当高人看待。

有一个故事:齐景公白天披散着头发,带着宫中的妇女,乘着六匹马拉的车子,到宫外去游玩。走到宫门口,一个受过断足之刑的守门人见齐景公形象不雅、举止放荡,非常生气,一边打他的马,一边说:“你不配做我的国君。”

结果,齐景公羞愧得几天不敢上朝。后来经晏子开导,齐景公才找到台阶下,并加了守门人的薪水,以示奖励。

齐景公贵为国王,只因不注意形象,一个守门人就敢瞧不起他,可见形象对建立公信力是多么重要。

《说苑》说:《尚书》所说的五件大事,容貌列在第一位。容貌,是男人显得有涵养、女人显得姣好动人的原因。

《说苑》还说:“衣服容貌者,所以悦目也;声音应对者,所以悦耳也;嗜欲好恶者,所以悦心也。君子衣服中,容貌得,则民之目悦矣;言语顺,应对给,则民之耳悦矣;就仁去不仁,则民之心悦矣。三者存乎心,畅乎体,形乎动静,虽不在位,谓之素行。”

意思是:衣服容貌,可以悦目;声音语言,可以悦耳;举止习惯,可以悦心。君子衣着得体,容貌合宜,人们看在眼里就喜欢。言语谦逊,应对得当,人们听到耳里就高兴。结交好人,远离坏人,人们就对他心悦诚服。把这三件事记在心上,勤加训练,并运用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即使不在朝廷做官,也能在群体中受到尊敬。

这段话,大致可以认为是对外表形象的一个定义。

很多人认为看人应该“重德不重貌”。这话固然不错,但世上不看外貌只看品德者毕竟是少数,就连孔子也感慨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热门小说推荐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汉灵帝西园租官,要不要租?租!当然租!因为只要恰好租到灵帝驾崩前的最后一个任期,就等于直接租房租成了房东!租官租成了诸侯!所以,匡扶汉室怎么能只靠埋头苦战...

蚀骨暖婚:霸道总裁娇宠妻

蚀骨暖婚:霸道总裁娇宠妻

穷是一种病,我得了十年的重病,直到那天我爸出现,让我百病不侵!...

少年风水师

少年风水师

爷爷去世的时候,轰动全城...

星河大帝

星河大帝

当人类开始踏入星河时代,古老的修行就焕发出来了新的生命力。修行,无论在任何时代永远不会过时。金刚经中,须菩提问释迦牟尼,要成佛,如何降服其心?。一句话,就道尽了修行的真谛,四个字,降服其心。心神通广大,所以孙悟空又叫做心猿。每一个人的心灵就是一尊孙悟空,降服心猿,就可成斗战胜佛。在星河大帝之中,梦入神机为你阐述修行的真谛。...

我的左眼能见鬼

我的左眼能见鬼

推荐我的新书恶魔大人,撩上瘾我天生异瞳,出生于七月半,俗称鬼节,出生当日克死母亲,每年的七月半村里必死一人。十岁那年,死去的村民找我索命,为保性命,结冥婚,嫁鬼王,镇阴魂。坟地的鬼火,井中的死婴,邪气的玉镯一件件离奇惊悚的事件在我身边上演。大师扬言我活不过二十,老娘偏偏不信邪。大学毕业,莫名其妙成了清洁‘鬼’公司的一员,莫名其妙被扣上了‘异瞳天师’的殊荣。什么?BOSS让我去捉鬼?...

红楼之尴尬夫妻

红楼之尴尬夫妻

穿到红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成了红楼里最尴尬的人。好在自己不是一个人,可丈夫比自己更尴尬,这就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