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们看应化身。“我少出家,得无上菩提。”这个就是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年前那一期的应化。佛陀十九岁出家,三十成道。那么从成道算起到他入灭,差不多五十年。所以应化身就是有始有终,就是这一期应化大概五十年的如来寿命。
所以,这个三身的功德的成就,基本上都是久远劫来你在道场树下,你的见道位。注意!见道位。你学过《法华经》的时候,你这个讲话就要注意,欸,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成佛?就是,什么叫成佛?就一个人,见道位,这个人就成佛了。最初那个见道位就是本门。因为你进入大乘见道位的时候,第一个,你的法身的光明出现,你有法身就有报身,而且你随时就可以应化身,所以三身具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以,这整个三身之所以成就,是在一个佛的久远久远劫前,最初从一个生死凡夫而在道场树下安坐,那一念的见道位叫做本。从那个以后,所有的示现都叫做迹门。所以,这个本门包括第一期的应化,就是你这一次从生死凡夫,从名字位、观行位、相似位而见道了以后……见道位你不可能马上死掉,你一定还有怎么样?你还要随缘度化众生。在那个时候——见道以后,变成应化身了。<从地涌出品>的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第一次成就法身、报身而剩余的生命的应化身所教化的。所以,你第一次的法、报、应身都叫做本门,以后的应化全部叫迹门。
所以古德作一个总结。这个三身的关系,就是我们依止清净心的法身,而随顺我们过去的愿力,也要随顺众生,跟你有缘众生的根机——第一个,你本身的愿力;第二个,众生的根机——而变现不同的应化身,所以有不同的寿量。是这样来的。
这个如来寿量,就是讲到如来的功德受用。比方说你修布施,你布施,成就富贵的果报,这个富贵果报有寿量吧?就看你的布施的力道。第一个,约心;第二个,约境;第三个,约你的次数相续。所以你看有些人,他一生修布施,他感得三生的富贵;有些人修布施,感得五百世的富贵;有些人生到天上去,感受几劫的富贵。所以它怎么样?这个果报有它的时间、空间,叫做寿量。
你看三乘的功德也有寿量:声闻人修涅盘寂静,涅盘寂静也有它的时空;菩萨修学六度功德,也有它的时空。一般来说,人天、三乘的修学都是有一定的寿量,而且重点在哪里?三乘的果报偏重自利,他不能够随顺自己的愿力、随顺众生的根机,随时现身。
只有佛陀的寿量是不可思议,他真正具足自受用、他受用。他自受用,有法身、报身,他长时间安住在大般涅盘,永远地受用“常乐我净”的功德,自受用。第二个,他的那个明了的大悲愿力,随时观照众生,看哪一个众生善根成熟了。所以你不用害怕佛陀灭度了,佛陀的大悲心随时观照每一个众生的起心动念。所以在《法华经》后面说,佛陀对众生的起心动念,悉知悉见,就是他的他受用的力量。他具足自受用、他受用,这合起来,就佛陀的本门、迹门的功德,而这个寿量都是无穷无尽的,没有停止的。
我们看第二段的“经文要义”。先看第一段。
二、经文要义
(一)本品正为诠量久远本地之三身佛,只是一心之体用。即此一心,若体性,若作用,皆无有量。法身无相,心体本空,是性空无量。心性随缘生起妙用,报化有相,是缘起无量。
这一段说明,其实佛陀的三身通通是无量的。怎么说呢?因为从一心的体用来说,体,就是法身,因为他是离一切相的,所以法身常住。因为他本来就没有相状,所以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个可以理解。
但是心性透过理观、事修,修六波罗蜜以后成就的报身跟化身,他有相状。因为报身他有无量功德、无量相好。不过这个地方报身有两种,我们后面会说明。一个是自受用报身。自受用报身的话,他是跟法身在一起的,列入本门。第二个,是他为了十地菩萨所现的身,叫他受用报身。他受用的,这个就属于迹门了,迹门所收摄。
那么,不管是他受用报身,不管是应化身,是缘起无量。说,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应化身是无量,寿命无量呢?因为他一个应化身结束了,他又会出现一个应化身,他不会停止的。所以,你不用害怕你错过了两千五百年前,你要害怕的是你善根具足没有。你只要善根具足,你来生马上投生到佛土去。就是说,每一尊佛成佛以后,他们都释放强大的愿力在摄受众生,而我们之所以没有被愿力给摄受过去,是我们善根不够。
所以你不用去埋怨,去后悔,我们没有赶上两千五百年前那一个时代,后悔也没有用,关键是这个世间上有无量无边的佛陀,而每一尊佛都释放强大的愿力在吸引我们。我们现在要反省的是:在那么多诸佛的摄受当中,我们怎么没有被其中一尊佛摄受过去?按照《法华经》的思想,就是你的出世善根不成熟。因为佛陀不摄受人天种性的,因为人天种性是共外道。
所以,你会往生到佛净土,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你要么有出离心,要么有菩提心。你说,欸,净土宗呢?净土宗你也要有出离心,也要有菩提心。这个往生的心跟出离心、菩提心是随顺的,没有一个人往生不想成佛的,极乐世界的安排就是为了佛道安立的。所以,严格来说,佛陀的三身都是无量的,是这样子的。
我们看第二段。
(二)佛为执迹门应身佛者,示佛久远已成之本门法报二身,令知应身佛乃法报二身所起之随缘妙用。佛为执法身常住,无修无证者,示法身虽众生本具,要由修功圆满,方得开显,令知慕果修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前面讲到一心体用而安立无量寿。第二层意思,这以下讲到破除两种执着。
佛陀为执着迹门应身佛的,开显佛陀的本门的法报二身;为执着法身常住的,佛陀告诉我们,你要“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所以就是破除执理废事,也破除执事昧理,让你保持理事无碍的中道。这是第二个意思。
看第三段。
(三)本品“开迹显本”,所开显者,即是众生本具诸佛所证之“一心真如”之体,无有始终,名为无量寿。不仅佛寿无量,众生寿亦无量。
这段是很重要!这段是佛陀讲<如来寿量品>最深的意思。就是说,佛陀为什么要讲本门呢?就是在说明,其实本门的法身功德,就是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诸佛所证,正是众生所迷。
这一点蕅益大师很强调。就是说,我们到本门以后,你一定要怎么样?开始把前面的三周说法的一心三观,要跟佛陀的法身功德串连起来。一佛乘的思想,最重要的观念就是“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因、果不能切断的,不可以切断的。就是因为你修理观,启动你一念心性的清净跟具足,所以你才有法身,而这个法身就是你理观来的。所以蕅益大师讲,这个一念心性正是众生所迷,也正是诸佛所证。
所以这个观心就关键了。所以你就知道,我们从果地的功德知道,三世诸佛的功德,有无量无边的变现,来自于——因为他空中的月亮,来自于法身。而为什么有法身呢?是来自于理观的智慧成就的,其他的六度都是助行而已。是这个概念。
这个地方等于强调,理观是整个根本,因为它贯穿了从你前面的名字即佛的整个修学过程。
你名字即佛就开始有理观了。你要说,我不会修理观,那没关系,读诵。透过语言文字,透过读诵,文字般若总可以吧?你每天读个半个小时,你的心中也是有一念心性的觉悟跟观照,你每一天在栽培你的法身。
欸,你慢慢进步了,到五品观行位,开始不用文字了,开始“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观行即法身。你不要以为你没有法身,你那个法身叫观行即法身,小幼苗。
然后你进入相似即法身。佛陀还为了相似位特别讲一品叫<法师功德品>,六根清净位,那个时候你的法身会现出在六根里面。所以,尽管还没证得法身,他有一种相似的气分出现,你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意根产生重大变化,别人看不到的你看得到,别人闻不到的你闻得到了。这个时候虽然还是业报身,但是你的内心的法身有一定的水平了,就是相似位。
到真正的一念相应,分破无明,法身显现。
所以它的意思就是说,诸位!佛陀的法身不是佛陀专有的,这个就是圆教的思想特别的地方,因为它“妙因妙果不离一心”。圆教的好处就是,你一开始就站在跟诸佛同一个水平上,佛陀也是在一念心性显出法身,而你在一念心性修观。就是说,你一开始就回家,虽然你没有你爸爸那么有钱,但是你别忘了,你跟你爸爸是住在同一个家庭里面,这是圆教的思想。所以,真正的六即佛,只有圆教有这个意思。就是你在读诵经典的时候,你就有名字即法身,你就有名字即报身,你也有名字即应化身。
他武艺高强,使彪悍的警花为之倾倒。他医术绝代,让妩媚多情的女院长投怀送抱。他书画无双,令娇俏柔弱的校花朝思暮想。他仙法绝伦,被妩媚多情的女明星狂热倒追。当他的双眼开启透视功能之后,他总是会对身边的美女作出友好的提醒和我说话前,请先穿好衣服。他是林成飞,一个获得仙人传承的普通学生...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老婆不给生活费,超级高手只能出门自己打工,于是,猛虎出山,家花野花争颜斗艳,对此,林尘深感无奈,难道我要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了么?...
捉奸反被害,被渣男逼到走投无路时,竟是那个害我的衣冠禽兽对我伸出援手,我们达成交易,我帮他治疗某功能障碍,他帮我惩罚渣男小三夺回家产。从此英俊多金的男神老总,对我温柔体贴倍加呵护,虽然知道他带着目的,但我忍不住还是动了心,可当我情根深种时,他却搂着他的名媛未婚妻对我说要不是为了治病,你这种姿色的女人我会看得上?你连给我舔鞋都不配!我伤心欲绝,黯然离开三年之后,我带着萌软鬼畜的儿子回归,进入他的公司工作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不止我情根深种,只是因为年轻自以为是的丢了爱情,所幸,回头时,她还在...
许绒晓从来不知道自己能够嫁给欧梓谦是幸还是不幸。她和他的脚步似乎永远都不在一个频率。她爱他时,他不爱她。她拼命讨好时,他厌倦她。终于,她累了,想抽身而退了,他却又缠上来,霸占着她。爱吗?可结婚三年,除了至亲,无一人知道许绒晓是欧梓谦的妻。不爱吗?可她疯了三年,他却不离不弃,每日以挨她一个耳光,换她吃一口饭的方式,把她养的健健康康。哭过,笑过,分过,闹过兜兜转转一圈,他们才终于意识到彼此在生命中存在的意义。欧梓谦是许绒晓的劫,许绒晓是欧梓谦的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