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们讲到生命的增上,包括业力的消除,包括烦恼的调伏。那么有些人在修学当中很明显,有些人不明显,原因出在哪里?这一题我们也是要看附表第十七,就是因缘观。就是你在法的操作上,如果站在业果的角度来改变业力,你强迫自己要去做多少慈善事业,用这种善业的力量来灭罪,你这样子效果就有限,因为你变成一种小草的限制。为什么叫小草?就是成长慢。你看那个草,长了一辈子,就是草!你看那棵树,几年不见,它这枝叶花果比房子都大。
所以,〈药草喻品〉就告诉我们法法之间的互含互摄。比方说我们要改变业力,其实你要先改变你的思想。就是,业力跟心识,你要透过心识来改变业力。我举个例子,比方说你拜忏。拜忏你就是去拜忏,但是你没有透过你这种发菩提心,效果就有限。就是说,我发了菩提心再来拜忏,我从今以后,我发愿,我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你把你的心态的水平拉高以后再去拜忏,那就不一样了。所以,当你的心理素质落入狭隘的时候,你那个业力的转动力量就薄弱了。
再举一个例子。你要改变心态,你说我有一种不好的心态,你站在心态的角度来改变心态,你也使不上力。所以当你要改变心态的时候,要仰仗后面的心性,你本来就没有这个心态!所以后后能够帮助前前。
所以〈药草喻品〉就是说,当我们掌握大地的时候,法法之间可以互含互摄。如果你对法的了解非常狭隘,你只知道业果,那你用善业来改变恶业,这两个是对立的,那就很麻烦了。所以就是说,当我们改变业力,用我们的思想;当我们改变思想,用我们的心性。就这样子。修行是一层一层的由浅到深,你要站在高点来调伏低点,用更高的制高点来面对下面。用思想来改变业力,用心性来改变思想,你进步就快了,就这么一个情况。就看你法法之间能不能融通。
那你如果完全站在业力的角度,那就“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当然效果就慢了,因为这个业你造了无量劫,你的思想的形成也是无量劫。如果你不用方便方法,不用方便力,你今天形成一个这么不好的思想,它也不是一天两天的,那你要恢复,你站在思想的角度来改变思想,那你以前形成的思想是一万劫,那你现在也要花一万劫!很简单嘛,如果你不走捷径的话。
但是,你回归心性以后——我本来就没有这个思想。你从根本上否定它,再去调伏它就更快了。你要用超越的方式来面对它,不能跟它站在平等的位置,在平等的位置你就很吃亏。站在平等的位置,生命很难改变,因为你经历过无量的生命才形成现在的你,如果站在平等的角度跟它面对,那你要花相同的时间来处理生死的问题,你怎么处理呢?所以你一定要善用捷径。看看大家有没有问题?用后后来调伏前前。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师父刚刚在〈药草喻品〉的第一题中提到说,我们在修六度的时候,在那个当下其实是内熏真如的,同时就已经在激荡我们的心性;那师父又讲到说,但是这个时候就关系到个人在理观的深浅,这会影响他进步的快慢。在这一块理观的内容,不知道师父可不可以再跟我们说明更清楚?譬如说,在布施的时候,如果说是师父,师父是如何在内心起观,然后让自己的激荡心性的那部分更深?这部分是弟子很想要再多加了解的。谢谢师父!
【师父答疑】好,请坐。其实理观这一块,我们本来在最后一题会说明。理观有两块:一个是清净,一个是具足。对不对?一个空如来藏,一个不空如来藏。原则上是这样子,当我们要调伏烦恼、要破恶,我们要善用“清净”这一块;当我们要生善,比方说要创造布施的功德,要往生净土,你要善用“本具”。就是你要告诉自己:我本来就有布施的功德。所以不管布施多少,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要透过布施来启动我内心的布施的十法界十如是。就是说,当我们要生善的时候,你要观照“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就是说,我布施,我做义工,可能你们不满意,但跟我没关系,因为我做义工的目的是要启动我自性的功德。所以你不容易受到伤害,是吧?我们这菩萨很脆弱,菩提心很容易被打败的。但是你今天如果说是法法消归心性,你今天知道,往生,极乐世界存在你的心中,所以你就没有这种距离感的障碍,管你十万亿佛土、二十万亿佛土,就在我一念之间。我只要把佛号念好,我用我的佛号的力量来熏习我内心本具的极乐世界,所以往生是我心中的事情。所以,法法消归心性的时候会让你更坚固。当然,它的操作有清净义跟具足义,这一点我们最后一题会把它当专题来研讨。这一题先这样过去,我简单先这样讲就好。
那么我们讲因缘观,先不谈真如。就是说,当你改变业果,站在菩提心;当你要提升菩提心,安住真如。你要用后后的法来带动前前,这样子的话你才进步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下一题就是这个〈授记品〉。好,请说。
【学员提问】请示师父,有些善根会退转,有些则不会。一个人即使曾经尝过安住真如的滋味,是否也极有可能会完全丧失?
【师父答疑】其实你善根会退转,表示你没有形成善根,说白了就是这样子。对这个法,你可能就是信解,没有很深入地观照它真实的功德而去产生强大的愿力,所以这个法在你的心中变成无住,就悄悄地走过去,它没有生根。这个法如果你真正很用心地修过,而且你把它当作一种愿望,当作你生命的一种愿力来修学的话,就算它退失,也就是暂时的退失,因为你已经有根了。
诸位!当一棵树有根,你只能破坏它的枝叶花果,它的根是不会破坏的。所以,你这个人真的是产生善根的人,比方说你学过《法华经》,你真的很深入去信解、去读诵,你深深地相信权实二法的重要,你也发愿要成就,那么你来生遇到《法华经》,你很快就恢复了,很快就会启发你过去的善根。
所以,你要是真的形成善根,它的功能会暂时地退失,但是这个根是永远不会退失掉的。你来生只要稍微听到一些小小的法语,就能够把你过去的善根给激发起来。但前提是,你要变成善根而不是善念,你栽培得要够深。信、进、念、定、慧,善根的标准起码是信、进、念,我们不敢说正定、正慧,这个标准有点高,至少是信解、观照、发愿而产生正念。有一定的正念力,那你这种根就不容易退转了,什么法都是这样。
【学员提问】在净土事修中,除持名念佛外,是否可借鉴、结合、融合理观的修法,或作为一段时期对治某一习气的方法?
【师父答疑】是的。其实净土宗,我们一再强调,净土宗不是只有念佛,净土宗是要往生的。既然要往生,就牵涉到临终正念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在颠倒的时候往生的,没有!就是说,你可以有业力,你可以有烦恼,但请你临终保持正念。什么叫正念呢?两个条件:心不贪恋;第二个,意不颠倒。你不能有粗重烦恼活动,你不能有这种坚固的我见的颠倒。你想掌控人生,你还在规划来生,这些都是要对治的。
其实你如果只是一路念佛,你不可能心不贪恋、意不颠倒的,不可能,因为佛号只是一个止,它只是一个暂时的压制。所以,为什么念佛要有一些善根,要信愿然后才持名?这个信愿是观慧,是观慧啊!你去读读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看他讲这个信,他那个“六信”你去看一看,每一个都是观照的智慧。哪是说我“相信”了而已!这个信跟蕅益大师的信,那差太远了。信解是观慧,所以蕅益大师把信愿判作慧行,把念佛当作行行。
就是说,其实所有的佛法,在修学之前都有一些心态的准备的,有道前基础才可以念佛的。就是你要先培养信愿,然后才持名,这样子才叫做净土宗。你张嘴就念佛,你只是在念佛,对不起,跟净土宗没有关系,因为净土宗是要往生的。所以你看,外道也念佛,可能我们念佛的力量还赶不上一贯道。但是他心中有信愿吗?没有。所以他只是在念佛,他跟净土宗没有关系。
净土宗这个佛号是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要把这个佛号导归净土。导归净土你的心就是怎么样?用心去导归,不是用嘴巴。是心作净土,你这个佛号才会到净土。就是“诸法无性,尽随心转”,佛号是没有方向,诸法就包括佛号,佛号是没有方向性的,它有可能变成人天果报,它也可能帮你消业障,所以“诸法无性”。那么谁决定佛号呢?“尽随心转”。心为净土,一切佛号就趋向净土;你今天把佛号当作追求快乐,佛号就给你快乐。佛号是没有方向性的。
盛以若与傅兆琛是假偶天成。她图他庇护。他贪她美貌。成年人的游戏取于利益,缠于欲望。三年情断。有人问盛以若,她和傅兆琛是什么感觉?身,心愉悦。有人问傅兆琛,他和盛以若怎么打发时间?日,夜贪欢。你我皆是俗人,应懂得难以启齿的往往不是感觉,而是感情。落魄美艳千金VS霸道矜贵阔少双洁1V1...
一代兵王含恨离开部队,为誓言,为兄弟,来到云海市照顾战友的妹妹,却发现照顾的对象是个身材火辣的美女,从此,踏上了幸福的生活。回归校园,拳打富二代,脚踩古惑仔,身边聚集了火辣美女老师霸道警花纯情校花风韵犹存的御姐只有你想不到的妞,没有他泡不到的妞。且看他如何秉着有妞不泡非好汉的原则,在都市中混的风生水起,笑傲江湖,财色兼收。...
离魂随影百度云txt下载舍友是个同性恋,想要我做她女朋友。我拒绝之后,被传言说是个坐台女,我想要找她理论,可是深夜却被侵犯。最后我发现侵犯我的,不是人...
许绒晓从来不知道自己能够嫁给欧梓谦是幸还是不幸。她和他的脚步似乎永远都不在一个频率。她爱他时,他不爱她。她拼命讨好时,他厌倦她。终于,她累了,想抽身而退了,他却又缠上来,霸占着她。爱吗?可结婚三年,除了至亲,无一人知道许绒晓是欧梓谦的妻。不爱吗?可她疯了三年,他却不离不弃,每日以挨她一个耳光,换她吃一口饭的方式,把她养的健健康康。哭过,笑过,分过,闹过兜兜转转一圈,他们才终于意识到彼此在生命中存在的意义。欧梓谦是许绒晓的劫,许绒晓是欧梓谦的命!...
岳母好女婿,求求你别离开我女儿岳风,把我们洗脚水倒了。什么岳家柳家岳风柳萱...
随风新书乱入,从雪鹰开始吞噬诸天!已发,讲的是一个书友穿越到雪鹰世界,重生成了金角巨兽的乱入故事(雪鹰为主世界,中后部为莽荒纪世界),欢迎各位老爷们前往!下面是本书简介…三界缥缈,浩瀚虚空,整个混沌宇宙,注定将因为一个穿越者而改变!漫漫修行路,唯有我一人问道,只为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