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个,就是破除邪见。菩萨好乐说法,能够为了化导诸菩萨,“破魔兵众,而击法鼓”,破除邪知邪见,建立正确的法幢。这是破邪显正。
菩萨的智慧很重要。其实六度,前面五度的功德只是个基础,菩萨进步快慢就完全看智慧了。你看有些人,他本来烦恼很重,业障也很重,但一学佛以后,不得了!三年之内刮目相看,换了一个人。有些人学了一辈子佛法,你看他没什么改变。除了一点信心在支持他以外,他的身口意没什么改变。关键在哪里?就是你喜不喜欢听经,就在这里。你闭着眼睛,你不会进步的。
所以,你今天如果对生命没有看透——我经常讲,生命没有看透,你不可能放下,不可能!这个放下是跟智慧有关系的。不是说你要放下就放下,不是这样子的。不是说,欸,我放不下,我去拜一千拜佛,我就放下,不是这样子的。你一天拜一千拜,你还是不会放下的。这跟事修没有关系。你要把娑婆世界放下,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到底什么是娑婆世界?它的真相如何?你看到真相,你自己会放下。这个东西不能勉强。
既然智慧影响到我们一个人的进步,破除烦恼、消除生死业力、临终的正念,都跟智慧有关系,那怎么样成就智慧呢?佛陀提出两点:
首先,从自利的角度:第一个,好乐听法。诸位!你真的要把听经纳入你的功课里面,真的。你每天做功课,千万不要拜拜佛、念念佛——好,今天功课做完了!你智慧都没有在进步,你就永远停留在凡夫的知见。你什么事情还是用你的凡夫知见来看这些,你怎么进步呢?你人生就在颠倒妄想中多一个资粮。所以,第一件事情,好乐听闻佛法。第二个,要如理思惟。你要把佛法消化成你心中的一种观照,这就靠思惟。佛陀为什么讲这些道理?讲这些道理,如果把它套在我们身心世界是怎么回事?先把道理搞清楚,然后把这个道理放到我们五蕴身心来,它操作起来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
这个就是要靠思惟。听佛法就像牛去吃草,思惟就像牛的咀嚼。你看牛,没事就跑到树下去,嘴巴动来动去,就是在咀嚼,把这个草转成营养才有办法消化。
所以,闻、思,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从利他的角度,你为人说法,两件事情:破邪、显正。当然,这是要善巧。但我个人是觉得这样(我自己的经验),你不能把重点放在破邪。你把道理讲清楚了,让他自己判断。因为其实破邪没什么用。宗教的东西,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你试试看。你跟你的同参道友辩论,你觉得哪一次有结果?有没有结果?没有结果。他相信就相信了。所以,破邪只能当兼带,否则就引起教内的很多的诤讼,而且也达不到效果。所以我个人是觉得,以显正来破邪,你把道理讲清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除非有一种例外:这种邪见已经非常严重,变成主流,而且影响到这个法门的修学了。比方说净土宗,你把净土宗的佛七带到一种追求感应神通,我们念佛的目的就是要看到佛陀,这就很严重了。念佛是一心不乱,感应道交是自然形成的。你一开始就要见佛陀,这种念佛你会出事的。这种思想已经严重影响整个净土法门,变得乌烟瘴气了,那菩萨必须要出来讲真话了:感应道交不是这样子的,感应道交是“众生心垢净”,然后才“菩萨影现中”,没有一个人是直接强求的,没有一个人是心外求法。就是,什么叫感应道交?你把你自己准备好了,佛陀自然会现前,你不必多心。就是说,如果你今天把感应道交改成追求感应神通,那我们作为菩萨,我们不讲话不行,这种情况是它已经形成主流了。如果这个邪见不是主流,你讲也没用,你就把正确方法讲清楚就好。所以我认为显正比破邪重要。
壬三、杂问分七
前面的六度是次第,是针对一个初心菩萨。他修学必须要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他有一定的次第。这个杂问,是针对久修菩萨。久修菩萨他没有什么次第了,他可能到一个程度以后,他会专攻一个法门,可能专攻禅定、专攻智慧、专攻持戒等等。我们看久修菩萨事修六度怎么回事。
癸一、问禅
又见菩萨寂然宴默
天龙恭敬不以为喜
又见菩萨处林放光
济地狱苦令入佛道
这里的禅定跟前面的禅定不一样。前面的禅定是针对初心菩萨的收摄身心,就是你这个菩萨不能一天到晚整天忙,你要有一段时间来修习禅定、修习智慧,来把身心收摄一下。这个地方是久修菩萨。这个禅定,他一带动的时候是有功德的。这里面讲到慈悲喜舍的功德。
“又见菩萨,寂然宴默。”他在一种寂静的心中。这个“宴”就是安详地静坐,他入了一种寂静的心中。菩萨入禅定,跟外道入禅定不一样。菩萨是有大福德,他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智慧,他大福德。他这个心一静下来的时候,天龙鬼神是知道的,对他恭敬、礼拜甚至于供养。菩萨对这种境界“不以为喜”,他不生欢喜,他保持平常心。就是这个禅定跟舍心——慈悲喜舍的舍心相应。
“又见菩萨,处林放光。”他在入禅定的时候放大光明,等于是显神通了。那么干什么呢?拔济地狱众生的痛苦,使令他们能够栽培善根、令入佛道。这个地方是禅定跟慈悲相应,就是慈悲喜舍的悲。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为什么这个菩萨要强调光明呢?因为有些众生有障碍,他必须要用这个光明来破除障碍,说是“遇光安乐,触者受益”。其实佛陀说法也经常放光明,有些人有障碍,用光明是最快地直接破除障碍。
这种带有功德的禅定,我们一般的说法就不叫禅定,就叫三昧了。他那个心一寂静以后,会出现很多功德,慈悲喜舍,各式各样的作用,我们一般这种叫三昧。
癸二、问进
又见佛子未尝睡眠
经行林中勤求佛道
前面的精进,是说一个初心菩萨,强调一种点点滴滴的定课。那么这个老参,他为了要突破,他有一些固定的加行。
又见菩萨,他在某一个时间必须要有一种加行。怎么回事呢?“未尝睡眠。”比方说般舟三昧,就是常行三昧,他九十天当中不坐不卧,在山林中经行,勤求佛道。他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呢?他不是修无益的苦行,他是为了要以这种功德来回向无上菩提。我们一般的精进,我们前面说过,必须在一种稳定的环境,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正常!但是偶尔在一年当中做一两次的精进,参加个佛三、佛七,做一个激发,做一个突破,这个是有必要的。这是说老参。
我们说,初学者需要的是安忍的力量,你要耐得住寂寞;老参他要有一种冲力,因为老参没有动力了,他要有一点冲力。有时候做一个冲劲,他会有所突破的。这个是精进。
癸三、问戒
又见具戒威仪无缺
净如宝珠以求佛道
“又见具戒”,这个“具戒”不是出家的具足戒,蕅益大师说这个是圆满的菩萨戒法,它从一个初心自利自受用的戒变成一种他受用的戒。这个菩萨戒法的受持有两个重点:第一个,“威仪无缺。”对前面的十波罗夷的重罪要严格持守,就算有违犯,马上忏悔;第二个,对于其他的微细戒要“净如宝珠”,对其他的就护持如宝珠一样。为什么呢?“以求佛道。”
古德说,前面的持戒是舍国出家,是难舍能舍。对初学来说是强调舍,通过舍心来成就持戒。这个地方是戒度圆满,是难持能持,重点在持守。菩萨戒的确不好持,因为菩萨戒的所缘境可不是誓断一切恶,它还誓修一切善,还誓度一切众生。菩萨戒等于是用佛陀的标准来要求我们凡位菩萨。所以蕅益大师说:菩萨戒法,“唯佛一人持净戒,其余皆名破戒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书简介☆☆☆平淡无奇的婚姻,让她忍不住出轨。丈夫移情别恋,婆婆百般刁难,年轻的男人又热情体贴,她难以抗拒...
不可说的爱百度云txt下载每个女人,都期望嫁给自己心爱的男人。我也一样。今天,我嫁给了爱了十二年的男人,只不过,用的是我姐姐秦佳梦的名字...
简介穷小子杨凡因祸得福,脑海中多出一部神奇手机,命运由此改变,医术风水无所不能,种植养殖样样精通,脚踩恶霸,拳打奸商,俘获美人心,从此纵横乡村都市。...
超甜,身心干净顶级豪门宫家继承人宫司屿权势滔天,为人阴狠毒辣。唯独疼老婆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霸道占有欲到了病态阶段。某日,他醉酒回家,一把血淋漓的匕首架在自己脖子上,我把命给了你,人也是你的!你要还是不要!她拼命点头要要要!那你会不会跟野男人跑?不敢不敢!不敢?匕首下压,血珠渗出,那群狗男人连你一根指头都比不上!只爱你!老公妻奴忠犬太粘人怎么办?在线等,急!这是一个豪门邪魅贵公子被死而复生通灵少女迷得神魂颠倒六亲不认的故事。通灵风豪门甜宠文,不恐怖,1v1,双c,女主10w字前绵柔小奶猫,后期妖姬段位,包含鬼怪通灵术法,不虐,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不可能。...
伟大的汉王朝渐渐走向了末路。数十年间,人间沦为鬼域,白骨遮蔽平野,天下龙蛇纷起,竞问鼎之轻重。尸山血海之中,一名年轻的武人持刀起身,茫然四望,但见凛凛英雄...
九皇叔,他们说我丑得惊天动地配不上你。揍他!九皇叔,他们说我行为粗鲁不懂礼仪还食量惊人。吃他家大米了吗?九皇叔,她们羡慕我妒忌我还想杀了我。九王爷一怒为红颜本王的女人,谁敢动!一不小心入了九皇叔怀,不想,从此开挂,攀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