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章 隋唐时期的中国音乐(第1页)

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其音乐形式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手法,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音乐形式特点

-宫廷音乐高度发展

-多部乐和二部伎:隋朝有“七部乐”,包括清商伎、国伎、龟兹伎等;隋炀帝时增为“九部乐”;唐朝贞观年间形成“十部乐”,如清商伎、西凉伎、高丽伎等,后又有“坐部伎”和“立部伎”。“坐部伎”人数较少,通常3-12人,表演小型歌舞,风格娴雅抒情;“立部伎”人数较多,64-180人,用于大型歌舞演奏,气势宏大。

-歌舞大曲:是集诗歌、器乐、舞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结构上通常分为散序、中序、破三部分。散序无拍无歌,节奏自由,由器乐演奏;中序入拍歌唱,多为抒情慢板,有器乐伴奏;破以舞蹈为主,节奏逐渐加快,由器乐演奏,在热烈气氛中结束。例如《霓裳羽衣曲》,相传由唐玄宗根据印度《婆罗门曲》改编,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舞者服饰优美,音乐和舞蹈洋溢着仙境般的情调。

-法曲: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风格较为清淡,其曲调和乐器的运用承袭了汉民族的清乐体系的精华,同时又吸收了佛教、道教和外族的音乐元素。

-民间音乐繁荣

-曲子:是这一时期可以填写各种歌词的新兴民间歌曲形式。曲调来源广泛,包括传统民间曲调、历史遗留曲调以及外域传来的曲调等。其内容反映了当时人民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代表作有《阳关三叠》等。《阳关三叠》又名《送元二使安西》,原本是一首用于歌唱的曲子,因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又被称为《渭城曲》《阳关曲》,后将某些诗句再三叠唱,故称“三叠”。目前所见的《阳关三叠》是以琴歌的形式保留下来的,在各种琴谱中有多种不同版本,说明该曲流行广泛。

-变文: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是唐代“俗讲”的底本故事,名称来源于佛教语汇。其本质是一种说唱音乐,表演方式为先用散文叙述一遍故事内容,之后用韵文的形式演唱一遍。变文所讲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讲说佛经故事,宣扬因果报应轮回思想等,如《目莲变文》《维摩诘经变文》《地狱变文》;另一类讲说民间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等世俗性变文,如《王昭君变文》《孟姜女变文》《董永变文》等。目前在敦煌藏经洞仍保存着我国最早的说唱本子。

-具体手法解析

-丰富的节奏变化

-均分拍:节奏均匀稳定,如同现代音乐中的匀速节拍,为音乐提供了平稳的基础节奏,使音乐具有规整性和秩序感,常用于一些庄重、典雅的音乐段落,或作为其他复杂节奏型的基础框架,让听众能清晰地感受到音乐的基本韵律。比如在宫廷雅乐的某些演奏中,均分拍的节奏能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弹性拍: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化性,不像均分拍那样固定不变。演奏或演唱时,根据情感表达、音乐情境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对节奏进行伸缩处理。例如在民间歌曲的演唱中,演唱者可以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投入程度,自由地调整某些音符的时长,使音乐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同说话时的自然节奏变化,让音乐听起来更加生动、自然。

-散拍:也叫自由拍,常出现在一些特定的音乐作品中,尤其是古琴曲等。这种节奏形式没有明显的固定节拍规律,音符的时长和停顿较为自由随性,给人一种自由、空灵、超脱的感觉,能很好地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意境,让听众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仿佛音乐在自由地流淌和变幻,常用于表达一些深邃、悠远、宁静或神秘的情感和氛围。

-多样的旋律发展手法

-重复:是一种常见的旋律发展手法。在音乐中,将某个旋律片段或主题多次重复出现,可以强化音乐的主题印象,加深听众对旋律的记忆。例如在一些民间小调中,某个简单而富有特色的旋律片段会在歌曲的不同段落反复出现,使整首歌曲具有统一的风格和连贯性。

-变化重复:在保留原始旋律的某些特征的基础上,对旋律进行一些变化,如改变音符的时值、节奏、音高或音色等,既保持了与原旋律的联系,又增添了新的元素和趣味。比如在宫廷音乐的某些段落中,会对一个主题旋律进行变化重复,通过巧妙的改变,使音乐在保持整体风格的同时,又展现出丰富的变化性,避免单调。

-对比:通过不同旋律的并置或交替出现,形成对比。可以是节奏上的对比,如快慢节奏的对比;也可以是音高上的对比,如高低音区的旋律对比;还可以是音色上的对比,如不同乐器演奏的旋律对比等。这种手法能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和张力,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歌舞大曲中,不同的段落可能会运用不同节奏、音高或音色的旋律进行对比,营造出不同的音乐情绪和场景,从欢快到舒缓,从激昂到深沉,给听众带来丰富的听觉体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模进:指将某个旋律片段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在不同的音高位置上进行重复。模进可以是严格的,即音程关系完全相同;也可以是自由的,在音程关系上有一定的变化。它能使旋律在保持相似性的同时,又有一定的发展和推进,增强音乐的动力和向前感。例如在一些器乐曲目中,通过模进手法可以让旋律不断向上或向下发展,营造出一种逐渐递进或递减的音乐效果,使音乐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独特的和声运用

-功能性和声:虽然隋唐时期的和声体系不像现代音乐那样完备和复杂,但也存在一定的功能性和声运用。通过不同音高的组合,形成和谐或不和谐的音响效果,来支持旋律的进行和情感的表达。例如在一些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中,会运用特定的和声组合来营造出庄重、神圣或神秘的氛围,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色彩性和声:除了功能性和声外,还注重和声的色彩性。运用一些特殊的和声进行或音程组合,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色彩和情感氛围,而不仅仅局限于和声的功能性作用。比如在一些法曲或具有特色的民间音乐中,可能会使用一些非传统的和声方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增添音乐的艺术魅力和独特风格。

-巧妙的乐器编配

-独奏与合奏的结合:隋唐时期的音乐既重视乐器的独奏表现,展现乐器的独特音色和演奏技巧,如琵琶、古琴、筚篥、箜篌、羯鼓、笛等乐器都有着名的演奏家;同时也注重多种乐器的合奏效果,通过不同乐器的组合,发挥各自的优势,营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音响。例如在宫廷乐队中,各种乐器相互配合,共同演奏出宏大而华丽的音乐;在民间的小型乐队中,也会根据乐曲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乐器进行合奏,展现出民间音乐的活力与多样性。

-乐器音色的搭配:在乐器编配中,充分考虑不同乐器音色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例如,将音色明亮的琵琶与音色柔和的箫进行搭配,形成鲜明的音色对比,同时又能相互融合;或者将节奏强烈的羯鼓与旋律性较强的琴类乐器组合,使音乐既有鲜明的节奏动力,又有优美的旋律线条。通过巧妙的音色搭配,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富有层次感。

隋唐时期的中国音乐在形式特点和手法运用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丰富的音乐遗产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隋唐时期的一些音乐代表作、作者及手法解析:

热门小说推荐
90后风水师

90后风水师

一眼看富贵,两眼断生死。从看出女神有灾祸开始,李十一踏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死亡之路。...

重生后我渣了死对头

重生后我渣了死对头

年锦书为了飞仙历经万苦,临门一脚,被死对头雁回活活气死,功亏一篑,重生了!重回年少,她看着那个意气风发的天才少年,行啊,骂我注孤生心狠手辣是吧?仙门大会上...

末世男在七零

末世男在七零

Ps今天晚上会早点更新,二更在2点我奶极品中的战斗机,重男轻女天天想着算计女主一家来补贴她大儿子大孙子。爹娘计算着怎么压榨全家,把堂姐卖了,给儿子送去念书,盖房子,娶媳妇。上头七个姐姐都是扶弟狂魔,叔叔婶婶还在拼命生,心心念念都是生儿子,女主还在三婶肚子里。从末世而来,三观不太正的某人,万万没想到还有比自己无耻的家人,太棒了,所以他都不用下地干活了。还好他精神力跟了过来,第一天,李家的宝贝蛋跟娘斗智斗勇,先把奶断了。第二天,三岁看老,李家的孩子以后一定没出息,结果李家的小崽子指挥他爹带着木盆到了河边,对着河面嗷嗷几声,一条大鱼就跳进木盆。第三天,一大帮熊孩子都带着自己的家当,对着大河练嗓,仔细听,都是嗷嗷叫肉肉肉,不相邪又觉得丢面的大人,三更半夜的出来试一试。李寡妇横眉,全都是傻逼,当谁都有她孙子的福气啊!喜欢看年代文的小姐姐可以收藏我的专栏预收文①穿越在七零末~所有人都觉得知青回城后,会抛弃妻女,他就不预收文②八十年代之我是军嫂~鲤鱼精报恩,一心阻止婆家发财穿成极品奶奶~她只能静静地修真,为什么儿子戏这么多...

变身绝色女妖

变身绝色女妖

当一个人拥有了妖的本质,她就不单纯的是一个女人,而是女妖额,妖女?苏小小误食一枚留有妖皇一丝元神的鸡蛋,从而走上以人身修行妖术的道路,逐步变身绝色女妖,倾城佳人!通天神器,绝世法诀,一统妖界正红尘内外纷扰。艾玛,说了那么多,苏小小,快换上这裙子,到你上场了新书变身极品小妖精已经发布,求支持!书友交流群411205653(公众群)113658722(vip群)...

御房有术

御房有术

失业的物业小职员天赐,偶遇神秘兮兮的老头子雇他去当一座公寓的物业经理,据说那里美女成群,待遇丰厚,干得好还能抽取福利,他乐颠颠的签了合同,可到了公寓彻底傻眼了...

深夜医馆

深夜医馆

考古探险鉴宝收藏,侦探推理诡秘分析,戏说传承古今中外的民间悬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