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启蒙学堂设在里正家的中庭厢房。
东厢是中级班,十几个学生。一个老夫子带着。
西厢是初级班。萧风进去时有二十多人。先生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无论是中级班还是初级班,都是参差不齐的。
并不是同龄人到了年纪就一同入学。
所以萧风五岁入学时,同年入学的有六岁、七岁、八岁…不等。
同时,一个班里,今年入学的、去年的、前年的…都有。
这时代的教育现状大抵如此。乡下的更明显些。
主要是因为师资缺乏。
初级班里二十多人,最小的萧风五岁,最大的14岁。
有七人是今年入学的。其中5岁的只有萧风一人,另外六人都超过7岁,最大的一个10岁。
先生姓于。他先给老学员布置了功课,然后对7名新学员进行摸底。
没有意外,这些人大多不识字。只有一人的哥哥在中级班,他认得十几个字。
于先生心中有了底,开始为他们设置课程。
…
萧风那时发烧几天,睡眠恍惚中醒来时,自己也不明白发生什么事。
反正仿佛从遥远的地方回家,认得父母、姨娘,又仿佛对他们有些陌生。
他年纪尚小,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一直感觉浑浑噩噩。
但他一进学堂,却觉得这里无比熟悉。
认字,太简单了。
“仓颉作书,以教後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这蒙学课本《仓颉篇》,好像与他十分亲和。于先生教读一遍,萧风跟读之后,一览即可咏吟。不久就能背诵。
于先生因此对他非常喜欢。
这时代的造纸术已经比较发达,纸张价格大大降低。
不过,蒙学课堂,仍然用不起好纸。书写毛笔字,只能用勉强负担得起的糙纸。
五岁的萧风学习写字时,像模像样手握毛笔,蘸墨落纸,横竖撇捺,居然有形有骨。
于先生心中大呼神奇。
他特意走访萧风家里。见到萧风父亲萧旺,地道农人一名。攀谈之下得知,对方也就是在蒙学念过《急就篇》,认得一些字,最多能记记账罢了。
再细问,萧家祖上也没读书成名的。
对于萧风的天分传承,于先生感到难以理解。
于先生名于本初。他也是天目山五斗米教的人。
五斗米教只是民间对它的称呼。真正名字是“天师道”,其实就是后世的道教。
道教以老子为祖师爷,以《道德经》传教。不过与老子没什么关系。他们传教的《道德经》,是在老子《德道经》基础上改编而成。与原版出入也不小。
于本初的祖上,有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于吉,就是在吴郡、丹阳郡、会稽郡一带活动,后来被吴国皇帝孙权之兄孙策杀死,家族也被清洗。
于家后人从此隐姓埋名,躲在天目山里避难。直到近些年才敢下山入世。
于本初深感萧风天赋异禀,于是暗地里特别关照他。萧风在学堂路的日子,由此颇为顺利。
有一次,于本初与中级班老夫子顾千岗闲聊,提到萧风的禀赋。
顾千岗道:“老夫早注意到他了。前阵子见到巡使孙邈,他提了一嘴,说本里东头第三户萧家独苗儿子,恐怕不是凡胎俗宿,让老夫望望他家气象。老夫观察过多次,却看不出什么。不过,对面你那里搞出那么大动静,老夫岂能没注意到他?嗯,确实不俗。”
“搞出很大动静了吗?”于本初诧异道:“在下没做什么事啊?”
顾千岗:“你确实没做啥。可那小娃子背咏《仓颉篇》、《急就篇》的口齿,哪里是五岁娃娃的神态?老夫在这边,想不注意都难!”
失业的物业小职员天赐,偶遇神秘兮兮的老头子雇他去当一座公寓的物业经理,据说那里美女成群,待遇丰厚,干得好还能抽取福利,他乐颠颠的签了合同,可到了公寓彻底傻眼了...
我出生时,左手腕上缠着一条蛇骨,骨刺深深插入肉中。十八年后,白水出现在我面前,许诺与我血肉相缠。可结果,却比刮骨更让我生痛。蛇骨性邪,可又有什么比人心更邪?...
做了一辈子炮灰的周谷儿重生了,重生在她即将被养父卖掉的那一年。重生后的周谷儿表示,这一辈子她的命运要自己掌握,决不再任人宰割。且看她这个炮灰养女如何斗极品,发家致富,收获幸福。...
穿越大明朝,成为了木匠皇帝朱由校,那个,我躲在后面,背黑锅我来,送死你们去。...
叶家天才继承人被人残害,导致未婚妻退婚,更被赶出家门。隐姓埋名成为小家族上门女婿,机缘获得长生诀跟惊世医术,从此一飞冲天。这一次,他要洗刷屈辱,夺回属于他...
你见过白狗穿衣,老鼠吃猫吗?你听说过纸人唱戏,飞僵吸血吗?来,你听我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