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魏国(公元220年12月11日—公元266年2月8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之后又将他晋升为“魏王”,因此其子曹丕承袭曹操的魏王爵位之后,建国号为“魏”。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泰始元年十二月丙寅日(公元266年2月8日[66]),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由于曹魏在三国中占据中原地区,因此国力远胜于蜀汉和东吴。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两晋南北朝的政治产生深远影响。在疆域上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毋丘俭征伐高句丽后将朝鲜半岛北部并入了版图,南部诸州大致以秦岭淮河与蜀、吴为界。[1]灭蜀汉后,曹魏将益州和南中纳入版图,使国土约达四百万平方公里。
崛起乱世
东汉末年,在朝廷,外戚和宦官争权,使朝廷陷入循环内斗。在地方上,各地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压榨百姓,人民苦不堪言。加上天灾接续不断,百姓纷纷揭竿起事,成为群雄割据的导火线。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黄巾军主力虽然在同年就被镇压,但却沉重打击了汉王朝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以何进为代表的外戚势力和与十常侍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在争权夺利中同归于尽,凉州军阀董卓乘势进入洛阳,独掌大权,各地州郡大吏借着讨伐董卓之机,纷纷举兵,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历侍四代天子,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在关东联军瓦解后,曹操开始四处征战,先大破于毒、白绕、眭固、于扶罗等,占据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奉立东行的汉献帝于许昌后,开始“奉天子以令不臣”(袁绍、刘备等诸侯认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借由朝廷名义来讨伐各地诸侯;先后破袁术、灭吕布、降张绣、逐刘备。势力发展成兖、豫、徐三州、兼有部分司隶、雍州等中原地区。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之后用七年时间平定河北,收抚南匈奴,攻灭乌桓,统一北方。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欲统一全国,但由于曹军未适应到南方的地理环境,在水土不服、疾疫大兴、东南风起等因素下,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与刘备的联军,由于曹军所伤多为原刘表麾下水军与降军,因此孙刘势力亦无法撼动曹操政权。因南下受挫,曹操将剑锋转向西北,先后消灭关西十一部、张鲁等割据势力,占有陇西之地。但因曹操年事已高,终其年只控制了中原、陇西一带,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其后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4
曹魏开国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
曹操晚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世子。待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接受陈群的建议,设立九品中正制,又相继平定了酒泉、张掖、武威三种胡的叛乱,收回上庸三郡。见时机成熟,曹丕于黄初元年十月辛未日(公元220年12月11日[67])代汉称帝,改元黄初并定都洛阳。
曹丕登基后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同时,限制宦官、外戚权力,颁令“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保证了魏始终没有因为宦官、外戚干政造成政治危机。削夺藩王权力。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形同囹圄。这个政策虽然吸取了汉朝诸侯国作乱的教训,却留下隐患,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在经济上,曹丕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并提倡节俭、薄葬,下诏禁止厚葬、淫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文化上,曹丕重视文教。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封孔子后人孔羡为宗圣侯,重修孔庙,在各地大兴儒学,立太学,置五经课试之法,设立春秋谷梁博士。在短期内使封建正统文化复兴。
在军事上,曹丕于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派遣军队在河西一带大破羌胡联军,曹魏的势力得以进入河西之地,接着又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权。[5]同年,孙权向曹魏称臣,被魏文帝封为吴王,吴国成为曹魏的藩属,但是不久复叛。此外,曹魏多次击败鲜卑,巩固了北疆。然而,曹丕曾三次大举进兵东吴,皆无功而返。
综合来看,曹丕在位七年时间里,北方生产得以恢复,到了黄初末,曹魏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版图得以扩大,曹魏实力进一步增强。
开疆拓土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去世,曹叡在洛阳即位,是为魏明帝。在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等人的辅佐下,开始了他十二年的执政生涯。
曹叡继位后,曹魏大多时间是在与蜀汉、东吴的战事中度过,例如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襄阳,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孟达反叛,太和五年(公元231年)鲜卑与蜀汉联手进犯,[7]到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为止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孙权攻合肥。曹叡成功地抵御了这些内外战争。他重用曹真、张合、司马懿、满宠、田豫等名将与诸葛亮、孙权、轲比能作战。
青龙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翌年,轲比能被曹魏派遣的刺客所杀,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北疆也得以安定。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曹叡派遣司马懿攻灭公孙渊,辽东平定。之后,密遣带方太守刘昕、乐浪太守鲜于嗣越海定二郡,诸韩国臣智加赐邑君印绶,其次与邑长。其俗好衣帻,下户诣郡朝谒,皆假衣帻,自服印绶衣帻千有馀人。同年年底,曹叡病危,立燕王曹宇为大将军,欲属以后事,曹宇推辞,于是曹叡听中书刘放、孙资之言改立曹爽为大将军,同司马懿共同辅政。
曹叡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临终又托孤失当,导致朝政动荡。[8]
曹芳继位,由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曹爽骄横跋扈,专擅朝政,打压异己,甚至连郭太后也被他软禁;[9][10]而司马懿则韬光养晦,蛰伏待机,直至在高平陵事变里,将曹爽集团一举击垮,司马家族开始权倾朝野。这段时间内,曹魏虽然朝政动荡,但对外的开疆拓土之路则是一路凯歌,前后两次大败高句丽,破东濊、平濊貊、灭韩濊,朝鲜半岛的半数之地并入曹魏版图。
大权旁落
之后,司马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平定了起自淮南的王凌(嘉平三年,公元251年)、毋丘俭(正元二年,公元255年)、诸葛诞(甘露二年,公元257年)的叛乱(“淮南三叛”),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曹芳和曹髦二帝曾先后计划铲除司马氏,但均以失败告终。
嘉平六年(公元254年)二月,中书令李丰和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事情败露,被司马师搜出“衣带诏”,腰斩灭族。同年秋,司马昭奉命出击姜维,到达京师,曹芳在平乐观观兵。许允与左右亲信谋划,乘司马昭请辞的时候将其杀死,率领这支部队讨伐司马昭。诏书已经写好了,但曹芳因恐惧而没实行。九月,司马师上奏太后废掉皇帝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曹芳搬出洛阳,在河内郡重门营建齐王宫,所有礼仪制度都如同诸侯王的封国。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魏帝曹髦不甘司马氏威胁自己帝位,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后演变为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带领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授予铠甲兵器,率领亲兵讨伐,[11]司马昭遂使亲信贾充派遣武士成济杀害曹髦,事后成济被处死,而司马氏家族则没受牵连。司马昭另立常道乡公曹奂为帝。(见“司马昭弑君”)
那年,大唐的军队向西走得很远...
被美女总裁‘娶’了的孤儿何金银,一直被人看不起。直到有一天,一个老头子找上他,说他是隐国继承人…...
他是东临齐王,曾经叱咤沙场的战神,一场战事一个阴谋毁了他的骄傲她是安庆大将之女,一场背叛一场退婚毁了她的声名。一场上位者不怀好意的赐婚把本不该有交集的两个人硬生生凑到了一起,她一心保护好自己,但她只考虑到要怎么在那个男人眼皮底下安然脱身,却从未想过若是在那个男人那里丢了心该怎么办。她知道她无论如何不能替代他心中的那人,她只想他好好的。她倾尽所有的付出好不容易换来他一丝的怜惜,却在另一个女子的算计中一点点被磨光,她的心也在一次一次的伤害中渐渐冷了,之后他更是轻易被人挑唆认定她不衷,她终于心死离开,放两人自由。可总有人不愿放过她,想夺她性命永绝后患,多年后她再次回来时,又会书写怎样的爱恨情仇。...
天降亿万古宅必有坑。继承老宅开心不到一秒,就被告知此宅欠了银行三百万!空降仙君必作妖!什么?你告诉我这宅子是专门引渡你们这些修仙学员下凡渡劫的?我还要帮你...
流星划破长空,同样划破了世界的平静。 超凡的力量降临人间,是谁在黑暗中窥伺,又是谁在我耳边低语。 当咆哮粉碎苍穹,当力量踏平深渊,当所有的生死都被主宰...
简介一觉醒来,夜北发现自己复活了。世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三百年。当年辛苦收下并培养起来的弟子们,一个个不知所踪。至此,一条寻找弟子,并无限变强的大道摆在了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