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对于一般臣子,能为天子骖乘,可是莫大的荣耀。
尤其崔皓这种,既不是天子亲信的中朝官,也不是边疆大员,更不是紧要位置的两千石。
但此刻的崔皓,却是心中惴惴不安,没有丝毫的荣幸。
天子毫无征兆的来到了太后的汤沐邑,还要他骖乘,这怎么看,都有文章在。
刘辩看着提心吊胆的崔皓,不由得笑了起来,道:“崔令,何故如此紧张,你可是名士。”
崔皓尴尬的擦了擦额头,道:“陛下圣威下,臣自然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刘辩懒得再纠结这些废话,想了想,于是先开始聊起家常:“崔令哪里人,家中阿翁高堂还在?”
“回禀陛下,臣父寔,建宁三年(公元170年)故去,阿母尚健在。”
寔,崔寔,崔寔是太尉崔烈的族弟。
崔皓是崔寔的儿子。
刘辩脑海中闪过太尉崔烈族弟崔寔的记忆。
由于崔寔距离汉末稍远,所以记忆不多,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崔寔写过《四民月令》。
这是两汉期间着名的指导农业的书籍,与《泛胜之书》齐名,可以说是豪绅地主经营庄园的手册。
甚至有人说,他更像是地主家的日记,每个月该做什么都记载的清清楚楚。
庄园的经营由宗族、亲戚、宾客提供劳动,种植多种作物;放养多种牲畜。
还有专门的学校教习各种手工业、纺织业、制造业等等。
以在庄园中达到自给自足,闭门罢市,形成一个小的生态单位。
从他的治国理念来说,以农为本位,拒绝商贾,算是顽固守旧。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四民月令》确实是指导农业发展的书籍。
这不,太后应该是听说崔皓种地经营庄园搞的好,于是特意征辟他来做偃师令,负责管理私邑。
如是想着,刘辩于是问道:“这偃师邑有多少良田和农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崔皓:“。。。。。。”
他犹豫了一下,想起丁冲之前说的话,暗想天子和太后的私事,也不是自己一个令可以置喙的。
于是开口汇报:“启禀陛下,计有良田八十七万六千三百一十五亩,合八千余顷;池塘。。。。。。”
他刚开了个头,就把刘辩给愣住了。
良田八十多万亩,还在雒阳周边。。。。。。这不收来屯田,简直是暴殄天物!
至于阿母何太后,她要这么多地也是浪费。。。。。。
得找个什么理由呢?
如是想着,他连崔皓后面说的什么都没听清楚:“。。。。。。僮仆一万三千二百八十三户,男丁两万八千。。。。。。耕牛四千四百二十头,骡马八千三百四十二头,。。。。。。鸡鸭鹅猪狗无算。。。。。。”
说起偃师邑的一切,崔皓可以说是如数家珍,当然其中隐藏些人口和牲畜也是有的。
刘辩的思绪回转,正听到崔皓说收成:“今年麦子收成八十万石。。。。。。已售出七十万石,得钱。。。。。。”
“等一下!”
刘辩打断了崔皓的话,“收成八十万石,怎么会售出七十万石呢?”
按照他的理解,亩产大约一石没什么,太后的私邑不用交税赋也没什么。
滴答滴答杂乱不堪的酒桌上,残留的酒水顺着光滑的桌面落在酒桌下横躺着的身体上。感受着喉咙处传来的干涩,陈慕猛地睁开双眼,忍着头痛欲裂的感觉,迷茫的看着周围这个极为陌生的破旧屋子。这是哪讨论群657895679...
重生的姚瑞雪依旧成了某人的血库,如此,她决定在孙家踩她血上位之前,抢先抱住大腿不被其用,好以报仇虐渣,却不想大腿太粗,不如攻其心直上位。某团长,抱什么...
总有一天,你们会明白我的良苦用心。我,徐哲,超自律老实人,修仙界最后的单纯,人类最后的希望!...
汉灵帝西园租官,要不要租?租!当然租!因为只要恰好租到灵帝驾崩前的最后一个任期,就等于直接租房租成了房东!租官租成了诸侯!所以,匡扶汉室怎么能只靠埋头苦战...
黄尚又失恋了,从15岁开始的初恋,到24岁亲眼看到女朋友上了老总的车,每年一次,已经连续失恋十次了,而且每次都是被甩的那个。也许老天都看不下去了,一款电...
刚搬来的女租户总听见卧室内有异响,向我求助,我一看监控就让她立刻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