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0朵杏花
徐杏不想入东宫,不是太子不够好,而是她一直向往那种简单自由又纯粹的生活。
皇家天皇贵胄,看着光鲜亮丽,但其实内里兄弟不是兄弟,夫妻不是夫妻,多的是明争暗斗。
她自五岁起读书,各朝各代史书看过不少,正史野史都有涉及。远的不说,就说前朝,前朝若不是后来兄弟争夺皇位太厉害,也不至于二代而亡。
她觉得生而为人本来就已经够苦的了,实在没必要再多耗费时间去费尽心思、处心积虑和谁斗。若能日日看灯赏花,膝下伴个一儿半女,夫妻恩爱和睦……这就够了。
她未来的夫婿可以不必多尊贵,但所处环境一定不能复杂。
何况……
她那一世虽被困在王家后院内,不能随意出门,但偶尔的,她也会知道些外面的一些事。她知道,要不了几年,雁奴将会受封为皇太孙。
若太子那时还在的话,雁奴是不可能会越过其父受封为皇太孙的,想必是……
徐杏现在心情有点复杂,凭东宫父子如今对她的好,若她真凭着重生一回的优势知道太子的结局,她不该看着太子坐以待毙,她是该去到他们父子身边,去帮助他们的。
但她区区一女郎,又有何本事和能耐能左右得了朝局、能帮得了太子呢?何况,那一世她困于王家后宅内,连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她都不清楚。
徐杏一个人坐在灯下想了很久,最后她觉得,总之东宫遇难也还有几年,如今倒不必太担心。等到了日子,她再想法子提点太子父子不迟。
这件事,也不是她急就能急得来的。
所以,最终徐杏决定,不管太子如今对她是何意,她自己是不能坐以待毙的。若有更好的郎君供她选择,有更好更自由的生活在等着她的话,她也会想方设法把握住机会。
到时候就算最终什么都得不到她也不难过,至少是争取过的。
徐杏自己心里有了决策后,当两日后郑府郑四娘给她的请帖下到徐家来时,徐杏没拒绝。
郑家女眷的请帖自然是先落到徐夫人手里的,对女儿和郑家四娘交情如此好一事,徐夫人倒是挺意外。
其实郑徐两家关系不好,当初郑夫人五十大寿,也是徐夫人为了女儿未来的幸福厚着脸皮去的。那日她们母女在郑家,虽然郑夫人待她们客气有礼,但也仅限于此,也并没有交情好到会下请帖的地步。
大娘在东宫害过小公子,太子父子和郑家走得很近,这件事郑家不可能不知情。若知情还下请帖来的话,多半事出有因。
所以,徐杏虽欣然接受邀请,但徐夫人却没有一口就答应愿意让她去。
只说,快近年关了,各家事都很多,这样登门叨扰,怕是会惹人家厌烦。人家长辈嘴上自然不会说什么,但心里估计会看不上她。
但徐夫人也没说不让去,她说此事事关重大,需要等国公晚上回来问问国公。
若国公觉得可以去,那便再回帖应邀不迟。
对此,徐杏一点都不意外,甚至是在意料之中的。郑家嫡长女为太子结发妻子,徐家嫡长女为太子良娣,如今徐良娣又有身孕在身,两家彼此算计博弈也是正常的。
但徐杏觉得,凭她父亲那野心和算计,若是能分析出是郑家郎君对她有三分意思,他绝对会同意她应郑四娘的邀。
她父亲野心大,心也狠辣。在他心中,几个子女怕都是他争权夺利的棋子。
若能用一个女儿笼络住一方权贵,他何乐不为?
多一方姻亲多一个选择,日后于他来说就是多一个机会。
果不出徐杏所料,等晚上徐国公回来,徐夫人和他说了这事后,徐国公想都没怎么想,直接对徐夫人说:“既然郑家那位四娘都已经给幸娘下了帖子,她为何不去?”
徐夫人担心:“可是我们家和郑家关系算是敌对的状态,上一回是有我在,郑家不至于怎么对付幸娘。但这次只是幸娘一个人去,我怕……”
“不至于。”徐国公摆摆手,冷静分析给妻子听,“郑家一向家风很严,为人也颇多正派,他们家倒还不至于耍什么肮脏下九流的手段。何况,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我们和郑家关系不好,但并不妨碍他们小一辈的处交情。”
忽然想到了什么,徐国公突然问:“郑家是不是有一位小郎君到了娶妻之龄?我记得……他好像还是郑夫人嫡出。”
隆安五年,二世为人的贾蔷为保清白身,从虎狼之巢宁国府夺命而逃,自此,一名万年工科单身狗,迎来了他在红楼世界的春天群号舵主一群三七九,三零三,零七六(已满)舵主二群七二九,八二一,六零五(已满)舵主三群一零六,一八八,零七八零普群一一三,五五七,五三零二...
路一平是个上古修士,亲眼见证了诸神大战中,无数强大的神灵殒落的情景。自此之后,他便躲在深山老林,日夜修炼,发誓没有强大到对抗天地大劫的实力时,便不出来。一...
仙帝回归,发现自己成了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大少。老爸望子成龙?那我就牛批一下给你看看!未婚妻失望透顶?老子随便散发一点魅力,轻松拿下!处心积虑的反派?拍死,统统一巴掌拍死!...
爽文宠文,1v1,女强男强!初相见,薛夕被迫对这个充满危险的男人一见钟情,不谈恋爱会死的她只能主动出击我有钱,也很能打。做我男朋友,我罩着你...
...
吴一楠无意间看到老婆在自家楼下跟市委秘书激情拥吻,继而得知自己的副科长职位是市委秘书帮的忙,愤而跟老婆离婚,随之被撤职换岗,人生处于低谷之中。现场会上,吴一楠对刘依然产生好感,对她勇敢反抗和揭露领导的淫威所敬佩。在一次下乡途中,市里某位领导认出了吴一楠,自此以后,吴一楠官运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