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翌日,承德殿内,文武百官分列左右,共奏朝事。
因得了徐广志的请托,几位鸿儒均写了荐信准备呈报皇上,忽见景郡王上前几步力主徐广志入仕,便也顺应而为一起发声。关父略微跨前一步,准备附议,却听自家老爷子中气十足地驳斥,“启禀皇上,徐广志此人私德有亏,蜕化变质,不堪为官……”末了展开手里长长的奏折,一字一句念诵。
爹,咱们之前不是说好了吗?不要在朝上折了景郡王的脸面,您老说话不算话啊!关父心中扶额哀叹,面上却分毫不显。而得他授意,准备弹劾徐广志焚书废文的几位法家学派文臣,此时也有些措手不及。他们万万没料到关老爷子竟如此耿直,自家学派的小辈也说撕就撕,然而听着听着,却被他“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浩然之气与光明磊落所触动,纷纷湿了眼眶。
推明孔氏的政策刚颁布没多久,诸位大臣各有学派,自然也担心利益受损。而徐广志“废黜百家”的言论令他们本就岌岌可危的处境越发艰难,倘若不改弦易撤,那些法家典籍的下场说不得就是他们的明天。然而让学者放弃平生所学,勉强接受自己并不认同的思想,比直接斩杀了他们更为残忍。
故此,他们欲与徐广志抗争到底,却也深知皇上必不会为其他学派张目,唯有以命相搏,舍生取义罢了。却没料贵为儒学泰斗,帝王之师的关老爷子会先他们一步站出来痛下针砭。倘若所有儒家学者都似关老爷子这般德厚流光,那么文坛当兴,朝堂当稳,社稷当源远流长。
待关老爷子洋洋洒洒、字字珠玉的奏折念完,朝上已是一片轰然叫好之声,连素来与文臣不合的武将也拊掌大赞,附议不断。
徐广志行事极为高调,不,应该说两世以来,他都是个器小易盈、旁若无人之辈,不同的是上一世有圣元帝力挺,这辈子却只能攀附权贵,步步筹谋,起·点不同命运也就迥然相异。上一世他那般残害别派学者,未必没有树敌,却因靠山强硬,背景深厚,始终屹立不倒。但这一世,他尚无自保之力就锋芒毕露,树敌无数的下场便可想而知。
偏他以为儒家学派的大臣都堪为后盾,却忘了执牛耳者,也就是关老爷子会不会欣赏他倚势凌人、焚书废法的作风。答案是无法欣赏且还嫉恶如仇!
圣元帝头一回认真聆听帝师说话。因私心里推崇法家,排斥儒学,他对关老爷子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因循守旧、不知变通这个层面。对关素衣情愫暗生之后,他才开始重新审视老爷子,也终于发现对方掩藏在迂腐顽固之下的忠诚、耿直、顶天立地与浩然正气。
而关父此人则更为有趣,明面上是儒学巨擘,私下却与各派学者十分交好,对诸子百家亦极为精通,道一句“全知全能、老于世故”也不为过。他步入朝堂正如蛟临深渊,必风生而云起。
难怪关素衣那般蕙心纨质、钟灵毓秀,却是家学渊源、耳濡目染之故。此时的圣元帝还不知道,中原人有一个说法叫做·爱屋及乌,因喜欢一个人而理所当然地喜爱她身边所有亲近之人,于是之前还觉得酸腐的关家父子,竟也感佩起来。
他此时犹在煎熬、反抗、压抑,却也并不妨碍他更进一步地抬举关家。待叫好声与附议声渐渐消去,他道,“帝师所言甚是,徐广志此人急功近利、私德有亏,不配为官。”
眼见景郡王似要争辩,他继续道,“朕之圣意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竟被他曲解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倘若一个官员连圣意都理解不了,要来何用?法家刑明、儒家施仁、墨家兼爱、兵家卫国……诸子百家各有所长,力争上游,各派学者龙腾虎跃、斗志昂扬,于是我大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武官员见贤思齐众志成城,何愁社稷不稳,江山不固?朕推崇儒学单为一个‘仁’字,仁爱臣子、仁爱百姓,焉能效仿暴秦行那‘焚书坑儒’之事?你们可以有自己的思想,朕亦有治国之方针,诸君觉得然否?”
一席话下来,景郡王已无力辩驳,羞臊难言,而文武百官齐齐跪地山呼万·岁,关老爷子更是被皇上的深仁厚泽感动得泪流满面,心悦诚服。
徐广志入仕一事就这样罢议,圣元帝又审理了几桩政务,这便提出完善法典,重建秩序之事,因前面有宽仁各派学者作为铺垫,文武百官很是配合,除了夸赞君主圣明,并无任何异议。
下朝之后,圣元帝留下帝师、太常与几位法家学派文臣,共同商讨完善律法的具体细节。关父跟随在关老爷子身后,慢慢朝未央宫走去,悄声说道,“爹,您老昨日答应得好好的,为何在朝上又摆了儿子一道。”
景郡王气量狭小,野心勃勃,前有拉拢关家之意,拉拢不成又扶持爪牙,提携心腹,而今计划再次被关家搅乱,虽面上装得大仁大义,心里必已恨透关家。他再怎样也是九黎族人,更是皇室宗亲,倘若他有心与关家为难,皇上舍谁保谁还是个未知数。
关老爷子嘴唇未动,腹语已递到关父耳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话我每每用来勉励你,亦勉励自己。旁人为官或因权利、或因富贵,我关家人入仕为的什么,你可曾忘记?”
关父低声回道,“儿子一日不曾忘记,为天下人开智,为天下人谋生,为开创盛世、海晏河清。”话落顿了顿,深刻反省道,“爹,儿子知错了!”
关老爷子冷哼一声,这才缓和了面色,“你能不忘初心便好。你使你的圆滑手段,我行我的忠直之道,日后各不相干,或通力合作,或争锋相对,且听凭你我政见罢了。”
关父唯唯应诺,拜服不已。谁说老爷子没有心机,不懂变通,他让父子二人各行其道便是最大的心机,最好的变通,真乃进可攻退可守,倘若折了一个,亦可保全余者。
二人心领神会,一路无言,在殿外等候片刻就被引入御书房。
“诸位爱卿请坐。”圣元帝一点架子也没有,已解下龙袍换了便装,伸手邀请几位大臣落座。请了三月长假的镇西侯早已等在一旁,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奏折。
“国不可无君,更不可乱法,法乱而世乱,世乱而民殇,故朕早有修法之意,特请诸位爱卿帮忙参详,重铸法典,还世之清明。”
众位大臣均被君王仁爱所感,众口一词地道,“愿为陛下效死,愿为大魏效死,愿为百姓效死。”
“大善!”圣元帝龙心大悦,言简意赅地道,“朕刚接触中原文化不久,限于学识,不便多言,只一条原则请诸君谨记:修法当以‘君轻民贵’为本,泽被百姓为要,国法凌驾于宗法,民意凌驾于官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废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亲亲相隐、官官相护’之陈规陋习,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仁为本。”
殿内寂静数息,法家学者自是欣喜若狂,心悦诚服,却又担心帝师和太常出言反对,待要看去,却见二人双双跪下口称圣君,竟比他们还要激动,“皇上一心为民,大仁大义,必创万世伟业,留千古芳名!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圣元帝连忙拉起两人,胸中涌动着千头万绪,亦有勃勃的壮志雄心。他思忖片刻,又道,“除修法之外,朕还要另舍一官署,名为督察院,由督察御史和给事中组成,行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百官、按察地方等实权,大到中央小到乡县、上至皇帝下至百官、由国之大事延及民生百态,均在御史监察和言事范围之内。朕赋予他们绝对之自由,当痛下针砭,弹劾百官,不以言获罪,亦不下死狱,以避免昏君乱政、奸佞祸国之灾……”
这却是听了关素衣直陈法家君权独断之弊病而产生的构想。
皇上话没说完,关老爷子已经再次下跪,山呼万·岁的声音都在发抖,他甚至提出愿辞去超品帝师之位,去做那小小的七品御史,为民请命,以正视听。其余诸人亦纷纷下跪情愿,并无丝毫勉强之意。
“好!有贤臣若此,何愁我大魏不兴,社稷不固!”圣元帝朗声大笑,极为开怀。从这一刻起,他对关家父子的印象已完全改观,由儒学标榜可有可无变为肱骨心腹左膀右臂。
秦凌云亦被二人高义感染,甚是拜服,心道难怪关素衣那般优秀而又特立独行,原是家风清正的缘故。龙生龙凤生凤,这话果然没错。
众人从早晨议事到傍晚,在未央宫中用过御膳方各自还家。行进的马车上,关父徐徐道,“修法、设督察院,皇上忧国忧民,克己奉公,我却要借这二者行一私事。”
“依依那事?”关老爷子心领神会。
“爹您果然智周万物。”关父笑着拍了一个马屁。
“行了,这事我来办。”关老子爷子大包大揽,哪怕知道入了儿子排除异己的圈套,为孙女一生安泰着想却也甘之如饴。
爽文宠文,1v1,女强男强!初相见,薛夕被迫对这个充满危险的男人一见钟情,不谈恋爱会死的她只能主动出击我有钱,也很能打。做我男朋友,我罩着你...
宇哥,你会装逼吗?呵,装逼不敢说有多大的造诣,就是天赋异禀!!夏宇点了根两块五的甲天下,扣着脚丫子一脸淡然。...
ps主要是洪荒流,心声只是调剂,还有,别问作为仙人,为什么听个心声都不会,没人说不会,书里很多仙人都会听心术。简介穿越到洪荒世界,成为天地间第一只食铁兽,绑定了神级咸鱼系统,还被祖巫后土收为战宠。滚滚表示什么修炼,什么参悟,都是浮云,本宝宝躺着都能变强。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从那天开始,铲屎官后土变了。我叫后土,是祖巫之一。我养了一头大笨熊,但不知道为什么,从那天开始我居然能听到它的心声。我,食铁兽,最爱吃兽奶!连这个都想不明白,你还做什么祖巫?证道,证道,你就这么迫不及待的改名吗?也好,巫妖之战在即,我提前搬到地府里去,这样一觉醒来,说不定架就已经打完了。后土???...
岁月长河,悠悠而逝。白玉以为自己会因为这漫长的孤寂,哪怕死在这幻境里,也不会有人知道。哪里晓得,一朝出境,穿越到这茫茫人世间,遇到一个萌包子,过起了平常人的普通日子。又以为养大弟弟,将他教育成人,便是来这世间走一趟的历练,哪晓得冒出来一个黑脸的兵哥哥。兵哥哥是个高富帅,忠犬体贴有人爱,白玉觉得不收了他亏了,收了他,如果命没有跟自己一样长,也亏了。奈何,还没有下定决心,就已经被兵哥哥一证解决了,没白玉什么事了。当然不是这样的,白玉只要乖乖的被军哥哥慢慢宠就好了。...
一串玉石手链,意外的将我和他紧紧的纠缠在一起。从此以后,我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挖坟斗小鬼周游在各种牛鬼蛇神之中。不仅如此,我还成了那位爷的保姆丫鬟兼暖床的工具。可素,我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好青年,怎么可能就屈服在那阎王爷的淫威之下?就在我要卷铺盖卷儿跑路的时候,却被一双白白嫩嫩的小手给抱住了腿麻麻,你要去哪儿?黑白无常和牛头马面,更是齐刷刷的喊着嫂子。怎么看我都看掉进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大坑。我只能流下了两条宽面条泪...
江宋二府世代交好,宋挽未出生便同江行简定下婚约。二人青梅竹马,她困于后宅,一生所学不过为做江家妇准备。少年鲜衣怒马志向高远,未及弱冠便远赴边关建功立业,临行前江行简亲手为她戴上白玉簪。一句等我,宋挽便入了心,哪怕他战死沙场,她也执意抱着灵位嫁入城阳侯府。她将少年藏在心尖守寡六年,却等到江行简带着挚爱回京。少年挚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