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石勒在坫城围攻乐平太守韩据,韩据向刘琨求救。刘琨刚得到拓跋猗卢的部众,想借着他们的锐气去讨伐石勒。箕澹、卫雄劝谏说:“这些人虽然是晋朝百姓,但长期沦落在异国他乡,还不熟悉您的恩德和信义,恐怕难以指挥。不如先在内部收集鲜卑剩下的粮食,对外抢夺胡人的牛羊,闭关据守险要之地,致力于农业生产,让士兵休息,等他们被您的教化所感动,懂得道义,再任用他们,这样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了!”刘琨不听,把部众全部调遣出去,命令箕澹率领两万步兵和骑兵作为前锋,自己驻扎在广牧,为他声援。
石勒听说箕澹来了,打算迎击。有人说:“箕澹的兵马精锐强大,锋芒不可阻挡,不如先带兵避开,深挖壕沟、高筑壁垒,来挫败他们的锐气,这样一定万无一失。”石勒说:“箕澹的军队虽然人数多,但远道而来疲惫不堪,而且号令不统一,哪有什么精锐强大可言!现在敌人马上就到了,怎么能舍弃阵地逃跑!大军一旦行动,哪能轻易中途返回!如果箕澹趁着我们后退追击,我们恐怕连逃跑溃散都来不及,还怎么深挖壕沟、高筑壁垒!这是自取灭亡的做法。”说完就把说话的人斩了。石勒任命孔苌为前锋都督,下令三军:“后出发的斩!”石勒占据险要地势,在山上设下疑兵,前面布置了两处伏兵,派出轻骑兵与箕澹交战,假装战败逃跑。箕澹率兵追击,进入了埋伏圈。石勒前后夹击箕澹的军队,把他们打得大败,缴获铠甲、战马数以万计。箕澹、卫雄率领一千多骑兵逃奔代郡,韩据弃城而逃,并州地区大为震惊。
十二月初一,发生了日食。
司空长史李弘献出并州投降石勒。刘琨进退两难,不知道该怎么办,段匹磾派人送信邀请他,己未日,刘琨率领部众从飞狐逃奔到蓟城。段匹磾见到刘琨,非常亲近敬重他,和他结成亲家,相约结为兄弟。石勒把阳曲、乐平的百姓迁徙到襄国,设置了地方官员后返回。
孔苌在代郡攻打箕澹,把他杀了。
孔苌等人攻打贼帅马严、冯?,很久都没能攻克,司州、冀州、并州、兖州的流民有几万户在辽西,相互招引,百姓不能安心从事生产。石勒向濮阳侯张宾询问计策,张宾说:“马严、冯?本来和您并没有深仇大恨,流民们都有思念故土的想法,现在您可以收兵回朝,整顿军队,挑选优秀的地方官去招抚他们,这样幽、冀地区的贼寇用不了多久就能清除,辽西的流民也会相继前来归附。”石勒于是召回孔苌等人,任命武遂令李回为易北督护,兼任高阳太守。马严的士兵向来佩服李回的威望和恩德,很多人都背叛马严归附李回,马严害怕,就逃走投水而死。冯?率领部众投降。李回把驻地迁到易京,前来归附的流民在道路上络绎不绝。石勒很高兴,封李回为弋阳子,给张宾增加食邑一千户,升为前将军;张宾坚决推辞不接受。
丞相司马睿听说长安失守,出兵在外露宿,亲自穿上铠甲,向各地发布檄文,约定日期北伐。因为漕运延误了期限,丙寅日,斩杀了督运令史淳于伯。行刑的人用刀在柱子上擦拭血迹,血竟然倒流向上,流到柱子顶端两丈多高的地方才往下滴,围观的人都认为淳于伯死得冤枉。丞相司直刘隗上奏说:“淳于伯的罪行不至于判死刑,请免去从事中郎周莚等人的官职。”于是右将军王导等人上疏自责,请求解除职务。司马睿说:“政令刑罚失当,都是我昏庸不明造成的。”对其他人一概不追究。
刘隗性格刚直,喜欢揭发别人的短处,当时的名士大多被他弹劾,司马睿通常都宽容饶恕,因此众人的怨恨都集中到刘隗身上。南中郎将王含,是王敦的哥哥,因为家族势力强大、地位显赫,骄傲放纵,一次请求任命的参佐和郡守、县令多达二十多人,其中大多都不称职;刘隗弹劾王含,措辞严厉,事情虽然被搁置,但王氏家族对他非常忌恨。
丞相司马睿任命邵续为冀州刺史。邵续的女婿广平人刘遐在黄河、济水之间聚集人马,司马睿任命刘遐为平原内史。
拓跋普根的儿子又去世了,国人拥立他的堂叔郁律为王。
【内核解读】
这段历史片段聚焦于西晋末年各方势力的角逐与兴衰,展现了乱世中决策失误的代价、权谋智慧的作用,以及人性与局势的复杂交织,其中的经验教训引人深思。
刘琨的溃败:刚愎自用与战略短视的必然
刘琨在得到拓跋猗卢部众后,急于借助其锐气讨伐石勒,却无视箕澹、卫雄“先稳固内部、感化部众”的劝谏,最终导致惨败。这一决策暴露了他两大致命缺陷:
对自身实力误判:新归附的部众“不熟悉恩德信义”,缺乏凝聚力,强行驱使其作战,无异于驱羊入虎口。刘琨将希望寄托于“锐气”,却忽视了军队战斗力的核心——向心力与默契。
对战场形势的轻视:石勒虽看似处于被动,却精准抓住了箕澹军“远道疲惫、号令不一”的弱点,以诈败诱敌、设伏夹击的战术击溃对手。而刘琨既未勘察地形,也未制定应变策略,仅靠一腔热情指挥,失败早已注定。
刘琨最终“进退失据”投奔段匹磾,标志着西晋在并州的势力彻底瓦解。他的悲剧印证了一个道理:乱世中,仅凭忠义之名难以立足,战略清醒与审时度势远比匹夫之勇重要。
石勒的崛起:权谋与格局的双重胜利
石勒在与箕澹的对决中,展现了远超刘琨的军事才能与决断力:
临机决断,破除怯懦:面对“避敌锋芒”的建议,他直指其弊端——“大军一动难返,若遭追击必溃散”,果断斩杀动摇军心者,以铁腕统一意志,体现了乱世领袖“敢战方能生存”的魄力。
战术灵活,精准打击:利用地形设伏、以轻骑诱敌,将敌军引入包围圈后前后夹击,一套组合拳直击要害,既扬长避短(发挥己方对地形的熟悉),又精准利用了对手“贪功冒进”的心理。
而在平定马严、冯?及安抚流民的问题上,石勒更显格局。他采纳张宾“收兵整顿、以良吏招抚”的建议,放弃硬攻,转而以“威望恩德”瓦解对手(如任用李回招降流民),既减少了损耗,又赢得了民心。这种“军事打击与政治安抚结合”的策略,让他从单纯的军阀蜕变为有远见的统治者——相比短期的军事胜利,争取流民、稳定生产才是立足长远的根本。
张宾作为石勒的谋士,其“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尤为关键。他看透了流民“思念故土”的心理,也懂得“良吏胜于强兵”的治理逻辑,这正是石勒能在北方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
司马睿集团的内耗:东晋根基的隐忧
长安失守后,司马睿虽有“北伐”之名,却因“漕运延误”斩杀淳于伯,引发“血逆流柱”的民怨,暴露了东晋政权的脆弱性:
政令失当,民心动摇:淳于伯罪不至死,却被仓促处决,且行刑中出现“血逆流”的异象(无论真假,均反映民众对判决的不满),说明司马睿集团缺乏对“法理与民心”的敬畏,执政基础本就不稳。
内部倾轧,隐患暗藏:刘隗弹劾名士、得罪王氏家族,看似是“刚直”,实则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分裂。王含仗势妄为、王敦家族忌恨刘隗,预示着后来“王敦之乱”的必然性——当政权内部陷入权力斗争,所谓“北伐”不过是空洞的口号。
司马睿试图以“自责”平息争议,却未解决根本问题,这种“和稀泥”的治理方式,为东晋“门阀专权、内斗不断”的宿命埋下了伏笔。
拓跋部的动荡:权力继承的永恒难题
拓跋普根之子死后,国人拥立郁律为王,延续了代国“兄终弟及、宗族相争”的混乱传统。这与此前猗卢因偏爱幼子引发的父子相残如出一辙,揭示了游牧政权早期的致命弱点:
继承制度缺失:权力交接完全依赖“强者为王”的丛林法则,而非制度化的规则,导致每次换代必引发内乱,消耗国力。
宗族矛盾尖锐:“新旧猜嫌、迭相诛灭”的内耗,让代国始终无法形成稳定的统治核心,只能在分裂与统一中反复摇摆,难以与中原政权抗衡。
乱世启示:生存的核心逻辑
这段历史中,各方势力的兴衰殊途同归地指向三个核心:
民心是根本:石勒靠“招抚流民、任用良吏”壮大,刘琨因“失民心而溃败”,前凉张实因“纳谏聚智”存续,证明无论何种政权,能让百姓安定生产者才能长久。
决断定生死:石勒斩谏者而胜,刘琨拒忠言而败,说明乱世中“犹豫即死亡”,领袖的判断力与执行力直接决定团队命运。
格局决高下:张宾为石勒献策时,不仅着眼于平定贼寇,更关注“流民归乡、恢复生产”的长远布局,这种“军事+民生”的全局思维,远比单纯的杀伐更具生命力。
西晋末年的乱局,本质是旧秩序崩塌后新秩序重建的阵痛。在这场角逐中,有人因短视而消亡,有人因智慧而崛起,而历史最终选择的,往往是那些既懂权谋、又知民心,既能战、又善治的力量。
QQ阅读一组签约作品为了青青草原的特色羊肉火锅,洛远踏上了征服诸天万界的道路秦时明月,他救下胡夫人和胡美人,收嬴政为徒打造史上最强秦始皇斗罗大陆,他帮小舞化形,击杀千道流统治武魂殿斗破苍穹,他帮助美杜莎姐妹带领蛇人族走出塔戈尔沙漠,帮古薰儿复仇秒杀古元制霸斗气大陆画江湖之不良人,他忽悠李星...
...
简介穷小子杨凡因祸得福,脑海中多出一部神奇手机,命运由此改变,医术风水无所不能,种植养殖样样精通,脚踩恶霸,拳打奸商,俘获美人心,从此纵横乡村都市。...
本书简介种田宠文商战空间双强腹黑,1 无忧很郁闷,因为在地摊上买了一个假货,被一个天大机缘砸中 穿越就穿越!别人穿越不是公主,就是皇后王妃。她却穿越成小萝莉一枚,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还摊上几个极品亲戚,每天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鸡飞狗跳,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受些窝囊气。 幸好家里的人都是好的。温柔的母亲,儒雅的父亲,聪慧的大哥,英勇的二哥,精明的三哥,坚强的四姐,可爱包子小哥,外加小萝莉女主一枚,顺便附赠一枚药田空间。看一家大小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打造一片盛世田园,创造一个悠然居。 P这是一个乡村姑娘步步蜕变的华丽成长史。 女主身世成谜,坚强勇敢。 男主腹黑美型,绝对强大。 男配个个不简单,女配绝对是炮灰。...
...
一个苦逼的小屌丝,无意中买了一个智能软件,啥是天才,一看就会,金钱,赚到手软,美女,我不稀罕,且看一个小屌丝的逆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