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章 陆北顾的未来计划(第2页)

把前后内容都裁了也就算了,甚至只给考生留一两个字,而这一两个字往往是在《论语》里重复出现过的。

举个最极端的例子,题目上就俩字,“子曰”。

第12章陆北顾的未来计划

当然,实际情况肯定没有这么极端就是了,多少会给点提示的。

至于怎么判断到底原文到底是哪句,那得看标点符号。

嗯,幸好宋代已经出现了标点符号。

要是穿越到宋代以前,那就得自己研究句读了。

但不管怎样,论语通篇也就一万来字,这具身体的记忆能力虽然差点意思,但陆北顾有自己的记忆方法。

因此,他认为短时间内把帖经提升到对八、九道题,甚至运气好点十道题全对都不成问题。

至于诗赋,则需要多熟悉韵脚、格式、题材,继而进行大量的训练,准备出一些固定的模板。

所以诗赋提升起来也不算特别难,只是所需的时间比较多。

对于陆北顾而言,最难的,其实墨义。

墨义虽然是从《春秋》和《礼记》这两本书里出题,但这两本书可不简单,尤其是《春秋》,出了名的“微言大义”。

而经学自两汉至大唐一向是世家门阀赖以传家的根基,正因如此,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同一部经书,诞生了许多理解不同的学派。

不同学派,对于同一句话甚至同一个字,给出的解释都是不一样的。。。。。。就连大宋朝廷,也没法给出一个带标准答案的题库出来。

再加上“庆历兴学”以后,朝廷鼓励对于墨义的出题,要侧重考生的个人理解。

所以,虽然有些问题是有公认的标准答案的,但也有很多问题压根就没有。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因为宋儒更舍传注而直求经义,其实更注重发掘《春秋》的史学特性,很多墨义题考的是对《春秋》里历史事件的理解。

而即便是考传注的题目,也是有迹可循的,除了去啃春秋三传或者《五经正义》里相关内容,也可以直接研究“宋初三先生”,即胡瑗、孙复、石介这三位大儒对于《春秋》、《礼记》的著述。

其中孙复是北宋前期最重要的春秋学者,此人以“尊王”作为春秋大义的主旨,解经与春秋三传多有不同,著有《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春秋总论》三卷。

《春秋尊王发微》这本书在如今大宋儒学界的影响尤其深远,而这本书也是墨义考试参考书之一。

所以,陆北顾研究墨义,需要拣重点来,花最少的时间提升最多的成绩。

“在清明节后的旬测,最起码要让帖经和墨义的测试成绩,进入到县学前20名!”

“两个月内,在保持策论在甲中以上的水平的同时,要把帖经提高到甲下以上,诗赋提高到乙上以上,墨义提高到乙中以上,进入到县学前5名!”

“如此一来,才有机会进入州学!”

陆北顾用鞋底蹭掉了炭笔划出的痕迹,跺了跺脚。

而除此之外,他心里还装着事,那就是寒食节过后,他还要随李磐去见那位“重要的人”,到时候要说的话也得提前思量好。

毕竟,自己的计策说出来可是有点惊世骇俗。。。。。。

至于钱的事情,陆北顾只是有点发愁。

虽然不管是大量购书,还是办理籍贯迁徙所必须租赁的房屋,都是需要钱的。

但陆北顾相信,以自己的才华,肯定能解决这个问题,不必再让嫂嫂费心。

饶是如此,当他起身看到院里那没了账簿的石桌,还是由衷地感叹了一句。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

热门小说推荐
从此刻开始让世界感受痛苦

从此刻开始让世界感受痛苦

从此刻开始,让世界感受痛苦。木叶上空,漩涡鸣人漠然开口,抛出手中漆黑如墨的大螺旋轮虞,无尽光和热迸发,将入目所见一切尽皆夷为平地。一个没有被阿修罗查克拉影响,一个从小和九喇嘛和睦相处,一个从小接受现代义务教育,一个看过整部火影忍者。一个不一样的鸣人的故事。...

诸天之盖世人皇

诸天之盖世人皇

新书已发,书名封神重生纣王,开局十万亿功德,请大家多多支持,不胜感激!重生蛮荒,妖族雄霸大地,以人类为食秉承后羿之名,得造化神器诸天造化塔穿越万千世界,纳诸天造化于一身大宋武侠中,他反掌镇压四方,定鼎河山!风云中,他炼化四大圣兽,觉醒四象之力!遮天中,一力镇压各大禁区,护佑人族!蛮荒世界中,射落九日,带领人族雄霸天地!...

打脸之王

打脸之王

一个苦逼的小屌丝,无意中买了一个智能软件,啥是天才,一看就会,金钱,赚到手软,美女,我不稀罕,且看一个小屌丝的逆袭之路。...

不败战神

不败战神

少年,就是要在阳光下挥洒汗水!少年,就是要不断战斗,然后胜利!无尽天路之旅,无尽征途,见证少年的热血和传奇!心怀野望,烈血如燃!永远少年,!...

考试结束!奖励顶级跑车

考试结束!奖励顶级跑车

当楚岚走出考场那一刻,系统加身!叮,签到成功,奖励法拉利恩佐一辆!于是,楚岚一路向北,在魔都里留下都市车神的传说!叮,签到成功,奖励沙漠之鹰一把!于是,面对武林高手,我起了一枪秒了有什么好说的!叮,签到成功,奖励技能天气之子!于是,现在开始就要放晴了哦!那么问题来了,考试结果还重要吗?...

大明从慎重开始

大明从慎重开始

弘治十一年,弘治中兴正由兴盛走向衰落,贤臣们年衰致仕,内阁三人渐渐老去,弘治皇帝励精图治,也无法将大明推向更高的太平盛世。此时,京城西北角的破旧院落中,一个书生正翻阅着史料,检查这个大明和穿越前那个,是否严丝合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