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章 千年龙虎榜(第1页)

第9章千年龙虎榜

听到同伴的问话,陆北顾却是不知如何作答。

穿越的仓促,圆满应对了策论考试以后,此时骤然松弛下来,他反倒对未来有了些迷惘。

不是不知道怎么走,而是能力太强,能走的路太多。

文豪、宰执、儒圣,别人当得,我陆北顾当不得?

其实他是想当一个大文豪的,不过这倒也不耽误他考科举入仕,毕竟现在大宋百姓间口耳相传的这些大文豪,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哪个不是文坛政坛两不误?

自范仲淹开始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开始,文豪以笔为刀,批判学风文风的古文运动,就在欧阳修的主导下已然渐成主流了。

而古文运动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明年那场科举史上著名的“千年龙虎榜”。

看看这场考试的豪华名单吧,称一句“仙之人兮列如麻”真就不夸张。

儒家大名鼎鼎的“北宋五子”来了仨,张载、程颢、程颐。

文豪更是扎堆出没,“唐宋八大家”来了五个,考上的是曾巩、苏轼、苏辙,没考上的是苏洵,还有个作为主考官的欧阳修。

至于名臣宰执那就更多了,王安石变法的二号人物吕惠卿,后来拜相的章惇,以及完成“河湟开边”的王韶等等。

“要不要走科举这条路呢?或许还能赶得上明年的龙虎榜?”

现在是嘉祐元年的春天,在最顺利的情况下,夏天进州学,秋天参加州试,明年就能进京参加礼部省试乃至殿试了。

而科举这条路,对于陆北顾来讲,并不耽误他当文豪,反而是一条真正能够实现社会阶层跃升的道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靠自己能力考个稳定编制不香吗?

毕竟大宋的科举制度可是相当公平的,自宋太祖立国至如今的嘉祐年间,纯底层牛马出身的宰执两个手都数不过来,普通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者,更是如过江之鲤数不胜数。

这要是放到前唐,考科举?考个屁!

李白都没资格参加考试,杜甫考了两次都没考上最后放弃了。

跟才华都没关系,你有多大才华都没用,因为人家卷子压根不糊名!

你不是五姓七望出身还想考科举中进士?做梦呢。

所以,既然现在大宋有这个靠自己真本事鱼跃龙门的条件,还是好好珍惜吧。

而且大宋不杀士大夫,以后进了庙堂,最坏的结果也就是不断被贬官。。。。。。身体好当旅游了呗。

整体而言,走科举这条路,利远于大于弊。

至于在大宋这种低录取率的情况下,能不能考中进士,并不在陆北顾的思考范围之内。

怎么?再难能难过在人口过亿的省份里高考拿省文科状元?咱又不是没拿过。

摇了摇头,陆北顾把这件还算遥远的未来规划抛出脑海。

对于他来说,短期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准备,寒食节过后去随李磐去见那位“很重要的人”。

当然了,也有其他的事情,譬如提高自己除策论外其他考试内容的成绩,从而通过两个月后的县试。

以及。。。。。。解决家里的那些麻烦事。

“陆兄若是明日闲来无事,倒是可以一起去参加书会。”这时候卢广宇说道。

“书会?”

“不错,这次书会乃是买扑①了安乐溪酿酒业的酒商周员外举办的。”

“此人可是古蔺一等一的奢遮人物,前两年就在镇外新营造了一处别业②,其中建了一栋规制颇大的藏书楼,如今落成,又逢他回乡祭祖,所以便有了在藏书楼举办书会的事情。”

第9章千年龙虎榜

热门小说推荐
从此刻开始让世界感受痛苦

从此刻开始让世界感受痛苦

从此刻开始,让世界感受痛苦。木叶上空,漩涡鸣人漠然开口,抛出手中漆黑如墨的大螺旋轮虞,无尽光和热迸发,将入目所见一切尽皆夷为平地。一个没有被阿修罗查克拉影响,一个从小和九喇嘛和睦相处,一个从小接受现代义务教育,一个看过整部火影忍者。一个不一样的鸣人的故事。...

诸天之盖世人皇

诸天之盖世人皇

新书已发,书名封神重生纣王,开局十万亿功德,请大家多多支持,不胜感激!重生蛮荒,妖族雄霸大地,以人类为食秉承后羿之名,得造化神器诸天造化塔穿越万千世界,纳诸天造化于一身大宋武侠中,他反掌镇压四方,定鼎河山!风云中,他炼化四大圣兽,觉醒四象之力!遮天中,一力镇压各大禁区,护佑人族!蛮荒世界中,射落九日,带领人族雄霸天地!...

打脸之王

打脸之王

一个苦逼的小屌丝,无意中买了一个智能软件,啥是天才,一看就会,金钱,赚到手软,美女,我不稀罕,且看一个小屌丝的逆袭之路。...

不败战神

不败战神

少年,就是要在阳光下挥洒汗水!少年,就是要不断战斗,然后胜利!无尽天路之旅,无尽征途,见证少年的热血和传奇!心怀野望,烈血如燃!永远少年,!...

考试结束!奖励顶级跑车

考试结束!奖励顶级跑车

当楚岚走出考场那一刻,系统加身!叮,签到成功,奖励法拉利恩佐一辆!于是,楚岚一路向北,在魔都里留下都市车神的传说!叮,签到成功,奖励沙漠之鹰一把!于是,面对武林高手,我起了一枪秒了有什么好说的!叮,签到成功,奖励技能天气之子!于是,现在开始就要放晴了哦!那么问题来了,考试结果还重要吗?...

大明从慎重开始

大明从慎重开始

弘治十一年,弘治中兴正由兴盛走向衰落,贤臣们年衰致仕,内阁三人渐渐老去,弘治皇帝励精图治,也无法将大明推向更高的太平盛世。此时,京城西北角的破旧院落中,一个书生正翻阅着史料,检查这个大明和穿越前那个,是否严丝合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