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当时周公摄政,对吕尚的话他不太相信,就问:“怎么这么快?”姜太公说:“我只是简化了他们君臣上下繁缛的礼仪,又不改变他们的风俗习惯。比如,原来大臣觐见齐国君主要经过几重审批才能见到大王,如果有紧急的事情,也不能马上觐见,这样耽误了不少事。而各处衙门的长官做出什么决定也必须事事向大王禀报,自己并没有自主的权力,现在我给各衙门长官一定的自主权,不用事事向我禀报,小事他们自己做主就行了,这样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大臣们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我保留他们的风俗习惯,使他们不会感到生活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反而更加轻松,人民安居乐业,国内秩序井然。所以政治局面很快得到了安定。”
而周公派他的儿子伯禽去治理鲁国,三年多了他才回来报告说政事安排好了。周公问:“怎么这么慢啊,姜太公不到半年就使齐国稳定了。”伯禽答道:“我改变了他们的风俗,革除了他们的礼仪,规定他们必须亲丧三年才能除掉丧服。”周公听了说:“这样下去,恐怕鲁国的人都会跑到北面的齐国去了。国政繁琐而不简便,尊严而不平易,则百姓们将不能和其君主相亲相近,只有君主平易近人,百姓才会依附他,爱戴他啊。”
周公又问太公用什么方法治理齐国,太公说:“尊重圣贤之人而推崇有功绩之人。”周公不以为然,说:“那么,齐国必然会出现篡权弑君之人。”太公反问用什么方法治理鲁国,周公说:“尊重圣贤之人而尊崇公族亲属。”太公说:“那么,他们的王室的势力必然会日渐衰微。”周公不解,太公继续说道:“尊崇王室,他们就会学会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不务正业,以至于最后什么本事都没了,不衰弱才怪呢。”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当我们要解决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当时的环境,针对不同环境做出不同的选择。有时可能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用同样的方法就不能解决,必须因时因地制宜。像明朝的樊莹在任松江知府的时候就没有完全沿用前人的政策,而是采取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当地的赋税和徭役问题。
明朝的樊莹任松江知府的时候,当地的赋税繁重而且徭役很多,人民怨声载道。自从周忱去世后,他先前所制定的那些受人民欢迎的政策虽然没有被废除,但是由于执政者没有认真执法,所以导致弊病百出,较大的弊病就是转运消耗折扣递增,而权贵豪门也趁机无止境地勒索盘剥,就连管理仓库的文书、记账的小吏,也采取用新账掩盖旧账的手段,千方百计地侵吞国家的财产。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是,朝廷从来没有给予任何有效的惩处。这样长此下去,但凡有点权力的人就趁机捞上一笔,受苦的还是当地的百姓。樊莹到任后,看到原来在周忱管理下那么井井有条的地方如今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不禁暗自叹息。他发誓要把松江治理好,使它重现当日的辉煌。
樊莹到任后夜以继日的研究这里面的问题,希望能够尽快解决,他走访百姓,向他们了解情况,还到粮食收购部门亲自了解情况,最终他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他说:“运粮的损耗,应该付给那些运粮的老百姓,但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使得狡猾者浑水摸鱼,大得其利,而善良的循规蹈矩的老百姓,则深受其害。然而夏税供应军需的运输费用,与上交朝廷其他用品的运输费用,都加到秋税里面去了;而余米视收回来又卖出去,循环往复,弊病弊病便由此而产生了。”
于是,他奏请朝廷削减转运的民夫,而由粮长专门负责押运,并适当的增加运输的费用,税粮除了规定的正常数量标准外,其余的可以变通,全部征收白银,并按所需的数目支付使用。这样,粮长的运输费用支出,便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于是,他们也就不再敢浪费了;至于负责记账的人,由于出入的数额有限,他们也无法隐瞒私吞了。而将白银交入官府,由于比缴纳实物还要宽泛,老百姓当然欢迎了,都十分愿意这样做。于是多年的流弊,去掉了十分之八九。
接着,樊莹又着手改革乡里收粮团户的制度,以阻止粮长的侵吞和从中渔利;他还让经营布匹的商人取代粮长运输布匹,并允许他们可以携带以小部分私货,以补贴运费的不足。这些做法都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实惠,因此,樊莹在经营松江的时候,使该地的生产生活蒸蒸日上。此后,当地的巡抚还下令推广樊莹的措施,让其他州县也效仿实行。
周忱的政策是很好,但是由于他死后,官员们不再按照他的政策执行,纵是再好的政策也无济于事。针对出现的问题,樊莹认真调查取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作出了改动,使松江地区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状态。
的确,我们只有根据事情的发展变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而不能抱着原来的经验不放,否则的话不仅不益于事情的解决,而只会把好事办成坏事。
学会做出正确的决策
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必须对事务的真实情况以及其他的相关情况做到了如指掌,这样方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之前,兵力、土地、资源都远非袁绍的对手,然而,他本人倒是自信,不忧不惧,而那些眼光独具的谋士,同样自信不移地跟随曹操,事后证明,他们的眼光是正确的,而曹操这种自知之明与知己知彼,也为他奠定了日后争霸天下的基础。
曹操他们如何能有的胜算?如何分析曹、袁双方的实力,又以何探索行动进退的根据呢?郭嘉的选择标准以及评估方式,也许能帮助我们找出其中的要诀。
郭嘉原来是袁绍的宾客,备受礼遇,但他只待了几十天,就毅然决然的跳槽到曹操阵营,为什么?郭嘉在跳槽之前,曾对袁绍的谋臣郭图坦率地说:“聪明之士应该慎选主人,才能建立功业。可惜袁绍只知道仿效周公礼贤下士的做法,却不知如何用人;日理万机,却缺乏抽丝剥茧的功夫;好用谋略,却不能当机立断。想扶持他完成霸业困难重重,我将离开他,另寻英明的领袖。”郭嘉这段话,对郭图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在他们眼中,袁绍已是当今雄主,还有谁比得上?郭嘉见郭图无法体会他话中深意,也就不再多说,径行离去。
郭嘉随后和曹操共论天下大势,相谈甚欢,曹操大喜过望地说:“他日使我成就大业的,一定是这个人!”而郭嘉也自认找到了明主。几个月后,曹操被袁绍一封骄慢的书信所激怒,很想出兵讨伐,却由于实力不足而迟疑再三。
此时郭嘉和另一名智多星荀或,便向曹操分析曹、袁之间的强弱优劣。他们指出,曹操看似处于弱势,实际上确非袁绍能比。当年楚、汉争霸,项羽实力虽强.终究不敌刘邦的谋略,更何况,袁绍有十败,面曹操有十胜。所谓“十胜”,即十项检验政治领袖优劣的标准,由此十项标准来检验发现,曹操有“十大优势”,这十项是:
待人处事:袁绍重视繁文缛节,讲究形式;而曹操出于自然,毫无做作,这是第一胜——“道”胜。
政治号召:袁绍割地称雄,形同叛国;而曹操奉戴天子,名正言顺,这是第二胜。——“义”胜。
管理方法:袁绍政令松弛,权力不彰;而曹操的管理重纪律,讲制度。这是第三胜——“治”胜。
用人举才:袁绍外表宽厚,实际上心多猜忌,对属下不信任,只任用自己的亲戚子弟;而曹操平易近人,精明睿智,用人只问有无才干,不考虑他的出身背景,用了之后,则信赖不疑。这是第四胜——“度”胜。
谋略决断:袁绍深谋远虑,遇事却迟疑不决,错失先机;而曹操行动果敢,又能临机应变。这是第五胜——“谋”胜。
领袖魅力:袁绍喜欢高谈阔论,谦恭揖让,一意追求美好的外在形象,但所吸引的只是一些好说大话、浮夸不实的人士;而曹操待人推心置腹,不重虚名,忠诚正直有远见的人才都愿意投效。这是第六胜——“德”胜。
道德声望:袁绍看见他人挨饿受冻,不忍之情,溢于言表,对于眼前看不见的民间疾苦,反而忽略不予重视:而曹操对于眼前小事,似乎不甚注意,但能着眼于天下大事,考虑周详,恩泽远播,赢得民间声望,这是第七胜——“仁”胜。
识人能力:袁绍左右的官员彼此明争暗斗,争权夺势,打小报告风气盛行;而曹操用人有一定法则,不为谗言所惑。这是第八胜——“明”胜。
法治制度:袁绍是非不分,没有标准;而曹操坚持是非,部属做对了,就以礼相待,做错了就用法令制裁。这是第九胜--“文”胜。,
军事才干:袁绍用兵喜好虚张声势,不合兵法;而曹操能以寡击众,用兵如神,这是第十胜——“武”胜。
曹操听了这段恭维的话之后,虽然以“不敢当”的自谦口气回答,但喜在心头。其本人正是早有了这种自信心,才立下与袁.绍竞争天下的志略。
在郭、荀做出上述判断两年多之后,袁绍挟击溃公孙瓒的余威,决定乘胜追击,动用十万精锐之师,一举消灭曹操,曹操阵中大将闻讯无不震惊害怕,认为和袁绍的大军相比,曹操兵力薄弱,即使全力抵挡,也无异于以卵击石。但曹操却神色安然,一点也不急躁。他以乐观的态度安慰诸位将领。曹操的乐观不是没有道理的。他分析说:“我很了解袁绍这个人。他的志向高,但智慧低;外表英勇,但胆识不足;兵多将广,但权责不明;善猜忌,不能建立威信;将领傲慢,不听指挥。因此,他的土地虽广,粮食虽多,到头来只不过是奉送给我们的礼物罢了。”
曹操说得如此轻松,但仍有不少人为此担心,孔融就是其中一位。他问荀或说:“袁绍地广兵强,有田丰、许攸等智谋之士为他策划,有沈配、逢纪等忠贞之人为他主持军政,有颜良、文丑等勇将为他统率大军。我们真的打得过吗?”
而荀或的答复正好切中袁绍的弱点:“袁绍的兵员虽多,但是纪律不整。手下几名大将,田丰刚直,容易犯上;许攸贪婪,操守不佳;沈配专权而没有谋略;逢纪果决而刚愎自用。这几个人一定无法团结、互相排斥,内斗难免。至于颜良、文丑,一介勇夫罢了,不难制服。”
袁绍这些缺点,在日后与曹操的官渡大战中,终于一一暴露,先是为了幼儿的病情,竟然放弃渔翁得利、可乘虚出击曹操的大好良机,后来又刚愎自用,不听田丰等人独具慧眼之士的劝告,轻率出兵;在整个战役过程中,袁绍处处显出他应变力不够,包容性不足的毛病。更惨的是,袁绍病死后,两个儿子为了争夺权位大打出手,而袁绍手下的高级将领也为了各拥其主而内讧。先。期得势,风云一时的袁绍,果然后劲乏力,大好江山只好拱让给了曹操。
此外,作决策时还要对整体与局部、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以及上述诸因素互动关系加以综合分析,从而做到统筹考虑、全面安排,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必要的时候,可以多种策略并举。例如下面的故事就说明了多种策略并举的好处。
楚国君主死后,他儿子楚王子被齐国关进大牢。他当然想回归故土,登上王位。齐王对他的意愿,开了个高价交换条件:即将登基的楚王子,必须放弃楚国向齐国扩展的东部土地。王子很不情愿地答应了。
回归乡里黄袍加身后,楚国新君面临两难抉择。齐军大兵团逼近楚境,要求楚王兑现诺言,交出东部土地。楚王不知如何处理他的承诺,该不该兑现。他召集了三位将军,想听听他们的想法。
第一位将军认为,君王唯一的选择是放弃那块土地,日后再夺回来。他争辩道,君王的统治能力,建立在他的声誉上。倘若君王拒绝交出东部土地,证明他说话不算数,那他的权威就岌岌可危。将军愿意去楚境会见齐军大兵团,交出土地。第二位将军觉得君王应该保卫那块土地,毕竟它太大,不能不计成本就拱手相让。国家实力取决于它的面积,所以放弃那么多国土,对老百姓而言是帮倒忙,哪怕失信会丢掉他一些面子。将军自告奋勇率军保卫楚国东部边境。第三位将军以为,楚国应该结盟来保卫国土。他同意第二位将军的观点,那块土地太大,不能放弃;但他又担心,楚国太弱,无法阻止齐国的征服。他愿率外交使团去邻近大国秦国求援,保卫楚国东部土地。楚王谢谢将军们的忠告,遣散了他们。他掂量了自己的三种选择,决定不单独行动,而是全部采纳。
第一天,楚王命令第一位将军按他的建议,去面见楚境的齐军大兵团,向他们宣布楚国愿意放弃承诺过的土地。将军乐哈哈地带着一小队士兵前往。
第二天,国王告诉第二位将军,他接受将军的劝告,觉得为了信守君王的一句话,放弃土地的代价太高。他下令将军照他的建议去做,率军去楚境,准备抵抗齐国的攻击。
岳母好女婿,求求你别离开我女儿岳风,把我们洗脚水倒了。什么岳家柳家岳风柳萱...
吾有一笔,造化天工,可惊天地,泣鬼神,诛妖魔,画古今。以人心照真假,以画笔封妖邪,是为画妖师!...
黄尚又失恋了,从15岁开始的初恋,到24岁亲眼看到女朋友上了老总的车,每年一次,已经连续失恋十次了,而且每次都是被甩的那个。也许老天都看不下去了,一款电...
萌宝来袭,宠文爽文,身心干净1v1这是一部娱乐圈双重生文,男女主重归于好,抱着萌娃秀尽恩爱撒尽狗粮的故事。粉丝眼里的靳绍煜性子清冷不善交流无欲无求这年头,怎么能连个微博都没有?一众迷妹实在为他的终身大事而发愁。后来,她们抓狂了,靳影帝不仅不是孤身一人,媳妇还是国民女神?纳尼?还怀孕了?高冷的靳影帝...
传说中,世间的某处,有家不起眼的饭店,白天给人做饭,晚上嘛,给鬼做饭。美女,想一夜变苗条么,请来碗皮蛋瘦鬼粥。先生,想不劳而获么,吃了这盘清炒赌鬼四季豆,让你变身赌圣。想一招降服败家娘们吗?香辣吝啬鬼,你值得拥有。什么,你是来治肾虚的?请干了这碗色鬼壮阳汤。什么,你想报复上司?倒霉鬼汉堡,谁用谁知道。欢迎光临阴阳饭店,客官,里边请阴阳鬼厨书友群612891142...
舒予穿书了,成了一个被作死女配连累,只出场两次最终流放千里的可怜炮灰。在发现自己无法改变结果后,舒予决定吃吃喝喝躺平了等。谁知道流放还没来,却突然被告知她不是舒家的女儿。她的亲生父母是生活困苦入不敷出连房子都漏着风的农户。而舒家为了隐藏她这个污点决定抹杀了她。舒予来啊,我打不死你们。重回亲生父母身边,舒予眼看着端上桌放在自己面前的一盘咸菜一碗稀饭,以及父母紧张又手足无措的表情,终于叹了一口气。不能躺平了,不然要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