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癸二、颂近由分二:子一、颂转半字教;子二、颂转满字教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七十二面,我们看癸二的“颂近由”。
这一段是说到三周说法当中的因缘说。因缘说的内涵,主要是佛陀亲自提起一段过去的往事。这段往事的特点,就是时间非常非常的久远,已经经历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之后,佛陀为什么要再一次地提起这段因缘呢?因为声闻弟子就在这段因缘当中成就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功德,一种成佛的初心。
这个是很难成就的。以我们今生来说,每一个人学佛,各有各的初心。比方说有些人是念众生苦而发菩提心,学佛了,他的初心是被众生的痛苦所激发的;有些人是不忍圣教衰而发菩提心;有些人是看到诸佛菩萨的功德而发菩提心。这样的发心,只能说是一种菩萨的初心。因为你今天的发心是缘一种单一的事相,而单一的事相对成佛来说只是一个助缘,不能是一个成佛的正因。
成佛的正因,从凡夫的角度来说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学习《法华经》产生胜解,从胜解产生观照,透过内观的智慧而安住清净心、发起菩提愿,这样子才能够真正地启动你成佛的初心。
这种初心启动以后,它有两种殊胜的功德:
第一个,从你自身的善根来说,你正式启动你内在的真如的力量,叫做真如内熏。我们一般来说,真如是在一种睡眠状态,心随妄转,所以忘失本心。你开始透过内观以后,真如被你唤醒了。唤醒以后,真如开始熏习你内心的妄想。那么这个时候你会怎么样呢?你会很自然地厌恶生死、欣求涅盘,这种出世的道心在你的内心生起。当然,你会说,那我去读诵大乘经典,我也会生起出世的道心。不一样。你去读诵某一部经典产生的道心,那是外来的,那是假借文字相带动的。我们今天谈的真如内熏,是从你内心发出来的,这个是不可破坏的,叫金刚般若。就是说,它不为一切法所坏,而能坏一切法。这是第一个,你内善根产生的出世的道心。
第二个,从外在因缘来说,我们学了《法华经》以后,我们跟佛陀正式建立了一种亲密的关系,叫做父子的关系。虽然一切众生,从佛的角度,都是佛陀的儿子,但是这当中有亲疏远近的差别:凡夫顶多叫外子;二乘人叫庶子;我们学了《法华经》以后,安住清净心,发起菩提愿,才有资格称为佛陀的长子。从慈悲关怀的角度,佛陀对每一个儿子是平等的,但是长子有他的的特点,体现在哪里呢?他能够继承家业。其他的儿子是不能继承家业的。所以,学《法华经》以后,你的因缘会得到十方诸佛一种特别的护念,因为你可不是一般的儿子,叫做长子。
从内善根跟外缘力建立以后,你就是正式地启动你的成佛之道了,就是这一个点,叫做成佛的初心。
当然,这个初心会变化。因为既然讲因缘,就谈到生命的经历。在这一拨听《法华经》成就成佛初心的时候,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差别的变化:
有一种人是透过精进力而不断地增上,乃至于成就法身菩萨,这是一种成就初心以后的结果。
另外一种就是今天的当机众,声闻弟子。他听完《法华经》以后,示教利喜,发了菩提心,但是他后来就懈怠了,甚至于放逸了。虽然跟佛陀建立了父子关系,但是父子相失,从此以后失去了联络。失去联络以后,流转生死,这种善根的功能基本上会退转。但是,它的本质毕竟是成佛的初心。
成佛的因地,它的退转有一个底线。那跟你一般的去修五戒十善人天的善根、二乘的善根、权教菩萨的善根不同。这种三乘的善根都是因缘所建立起来的,他的退转是没有底线的。这个成佛的初心是来自于真如的内熏,它的底线就是出世的道心,这个不会退。就是你在流转当中、你在放逸当中,你内心当中有一种莫名的力量,会引导你厌恶生死、欣求涅盘。
所以,等到你再一次跟佛陀、跟佛法接触的时候,你会怎么样?你会先成就三乘的道果。这三乘的道果是怎么来的?你说,欸,因为我今天遇到了三乘法,所以我发了出离心。其实归根究底,最初的根源来自于你过去生学过《法华经》的那一念的成佛初心,退转变成了三乘的道心。所以蕅益大师讲一句话说:三乘初心,不愚于法。就是说,三乘的道果其实很多是来源于当初一念的学《法华经》产生的中道实相,出世的道心是从成佛的初心退转下来的。声闻弟子就是这样子。
所以佛陀讲这段公案就是说,弟子们!你们不要以为你们今生是因为修我的四谛十二因缘而证得阿罗汉果。如果今天咱们就事论事,这个因地的因缘是在你过去于大通智胜佛所听《法华经》的时候,你就已经成就了成佛的初心,然后你的出离心到今生才成熟。
这地方到底是说什么事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是说,阿罗汉们要从偏空涅盘而回归到真如本性,他们自己觉得有困难。佛陀说,你根本没有困难,你刚开始就是从一念心退转成二乘的善根。你现在从二乘善根回到你最初的发心,那只是恢复你原来的本位而已。这有什么困难的呢?就是说,你现在是从这个成佛初心退下来了,我再一次跟你讲《法华经》,只是恢复你的本位而已。
所以这整段的因缘说,就是在建立声闻弟子的信心。说你做得到,因为你原来就是从那个地方退下来的。就讲这么一段的公案,讲这么一段的因缘。声闻弟子当然听了以后就有信心了,就开始直下承当了。
这一段是一个重颂。重颂当中,前面讲到远由,讲到大通智胜佛的成佛。这以下说明近由,就是大通智胜佛的说法。说法当中有两段。
子一、颂转半字教
无量慧世尊受彼众人请
为宣种种法四谛十二缘
无明至老死皆从生缘有
如是众过患汝等应当知
宣畅是法时六百万亿姟
得尽诸苦际皆成阿罗汉
第二说法时千万恒沙众
于诸法不受亦得阿罗汉
从是后得道其数无有量
万亿劫算数不能得其边
前面是请转法轮,这以下大通智胜佛正式说法。
说是具足无量智慧的世尊,在默然接受大众的启请以后,就正式为大众宣说种种的法门。当然是先讲《华严经》,先讲顿教法。《华严经》讲完以后,就讲到渐教法,讲到凡夫的解脱道,佛陀说的四谛十二因缘。
这其中,十二因缘讲到“无明至老死,皆从生缘有”。十二因缘的流转门,第一个,就是你为什么会有生死呢?因为你有攀缘心。就是你每一次在三界当中想要追求某一个东西,有所得的攀缘心推动了业力而招感了一期的果报。这种流转门,它的相互关系,“皆从生缘有”。这句话意思就是说,这个十二因缘是前前引生后后,所以前前是后后的生缘。比方说“无明缘行”,无明是行的生缘,因为你无明才产生行,所以无明是行的生缘;“行缘识”,行,这个业力,是我们投胎的生缘。就如是辗转。
玄界第一女术士重生现代,有烂摊子,还有极品家人?我说了,不要跟我作对,跟我作对会倒霉的,你看你偏不信,这下倒霉了吧?会看风水,会看相,会算命,还能打坏人,这么强大凶悍的女人,谁敢要?某年轻的少将我要!我要!!我要!!!秦双双一次就够了!一次不够!...
当人类开始踏入星河时代,古老的修行就焕发出来了新的生命力。修行,无论在任何时代永远不会过时。金刚经中,须菩提问释迦牟尼,要成佛,如何降服其心?。一句话,就道尽了修行的真谛,四个字,降服其心。心神通广大,所以孙悟空又叫做心猿。每一个人的心灵就是一尊孙悟空,降服心猿,就可成斗战胜佛。在星河大帝之中,梦入神机为你阐述修行的真谛。...
男主是地球和魔法世界的二十五名交换生的一员,到了新学校后发现自己只能学日常魔法,还拥有一项鸡肋魔法。为了在异世界生存下去,男主开始了自己挣扎求生并变强的道路。...
被师傅捡来的小和尚五岁了,该下山找爸爸了。小和尚软软抱着一只小狼崽,迈着小短腿儿冲过去就抱着自己爸爸的大长腿奶声奶气的喊道爸爸!一声爸爸,喊得五位大佬...
一座古老神秘的灵术学院,一次密谋无情的审判,连接了平凡与神圣,审判使开始食尽人间烟火,而他开始对抗命运之轮开始转动,一个在寻找罪的救赎,一在寻找爱的归属不可思议的旅途,收集七件圣物,英灵殿,黑白国度,雪域谜城魔族,吸血鬼,影子王国,狼王难以置信的身世,不停的追念,寻找的大哥竟是魔族之人,以男人身份活到至今却发现是女人惊天现世的谎言,她不再是原先那个他接二连三的审判,高冷的审判使竟然是两个!红色的那位貌似很...
来自现代的小萌新谢轻婉,一不小心掉在了威风凛凛的古代帅王爷面前。王爷冷着一张脸,救她小命一条,谢轻婉毫不犹豫抱住这只粗大腿,从此成为人形挂件,被随身携带宠入骨。女人,本王还缺个王妃。王爷扛了人就往房里走,就你了!诶,等等,说好了要想办法帮她回家的呢?王爷嘴一撇,翻脸不认账,居然还说回什么家?我在哪儿哪儿就是你家!喂喂,说好了只是做个样子的,你不可以对我动手动脚!!别动,耽误了洞房花烛,让你明天出不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