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娘!”卫颜打断母亲的责骂,“我和四妹妹去后面的山上逛了会,那里可多花儿了,我还看到一只画眉鸟,声音可好听了……”小姑娘絮絮叨叨的向母亲转述着。
卫夫人立马被女儿转移了注意力,语气中透着担心:“怎么跑到那里去了,多危险啊,下次可不许去了!”
她絮絮叨叨的嘱咐着,仿佛完全忘了还没有向孟氏夫妇介绍另一个女儿。
还是孟岚看不下去,主动跑到躲在角落的翠衫女孩面前,问道:“这位妹妹,你叫什么名字呀?”
孟岚的故意将声音放的很大,使得屋内所有人都能听到,翠衫小美女仿佛有些被吓到,桃花眼瞪的大大的看着面前的小哥哥。
孟岚:真可爱。
卫夫人仿佛这才想起还有一个女儿没介绍,她有些不情愿的招过翠衫小美女:“这是我们家老四叫卫卯。”
小美女居然叫卫卯,喂猫?为毛?这名字取得可真随便,看来小美女在家里肯定很不受宠。
徐氏同样抹下一个镯子塞给卫卯。
这回卫夫人却推拒起来:“太贵重了,她小小年纪的哪里用得上这些东西。”
孟岚看了眼成色显然不如刚才给卫颜那只的玉镯,心想:刚才那只镯子你可没说贵重,看来卫夫人是不想小美女捡了便宜。
两个女人你来我往的互相推拒着。
卫旗看不下去说了句,“第一次见面,收下也无妨。”卫夫人这才没有继续往回推,却在卫卯收下镯子后瞪了她一眼。
两家人又聊了一会儿,便到了正午,用过一顿斋饭后,两家各自打道回府。
在回去的路上,孟岚发现父母有些愁眉苦脸。想到今天碰到了卫县令,孟岚恍然大悟:肯定是卫县令又敲竹杠了。这个卫扒皮也不知道节制一下,光知道盯着他们孟家撸羊毛,也不怕把他爹逼到别的地方去。
孟岚曾建议过,既然平康县蹲着只卫扒皮,那就换个地方收丝就是了。奈何平康县是瑞阳附近产丝最多、质量最好的地方,其他地方的丝不是质量不行就是路途太远。
再加上这里是孟氏的老家所在,孟德金在此经营了数十年才打下如今的基础,真真舍不得拱手让人。索性这个卫县令多要点,反倒能让孟德金下定决心撤离平康县,奈何卫县令手段高明,每次都离孟家的底线差那么些距离。
孟岚自以为猜到了父母烦恼的缘由,也发起愁来。半晌却没想出任何解决方法,她长长叹了口气:“要是明年卫县令能调任就好了。”
孟德金一愣:“十九哥怎么突然想到这个了?”
“调走了就不会整天敲竹杠了。”
原来女儿想的是这个,孟德金笑着摇摇头:“其实换谁都一样,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平康县地处富饶,哪一个县令来都不会放过这处发财地的。相对来说还是卫县令对百姓好一点。”
孟岚:……
不过第二天他就知道,父母担心的和他想的没有丝毫关系。
好险好险!孟岚偷偷拍了拍胸口。
原来前一天他的爹娘是去小灵山寺求助的,昨天上过香后孟老爷便去了后院的禅房,将罗神算的判词告诉了玄明大师。
现在爹娘就是在问他自己的意见,看来玄明大师并没有给出准确答复,不然他的计划就泡汤了。
“十九哥,你可要想好了。如果真的踏上科举一途,再想恢复女儿身就不那么容易了。”孟德金沉声道,罗神算的话和玄明大师模棱两可的答复,打破了他的全盘计划。原本他的打算是在女儿八岁后就恢复女儿身,然后招个上门女婿延续香火。老二老三所提过继一事,他根本从来就没考虑过,偶尔接济他们一下已经是他仁至义尽了。
他和夫人也是实在没办法,才会询问一个八岁的小儿的意见。
暂别了我的时尚女魔头之路,孟岚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我愿意读书考科举。”
[鉴于宿主主动并成功说服封建父母,额外奖励500积分。]随着系统路易高亢激动的声音,孟岚正前方出现一排红色的500
孟岚:……呵呵~~
听到女儿的答复,孟德金心中长长松了口气。一个没名气江湖术士的话他并不敢相信,主要是玄明的答复太过似是而非。他实在不敢拿女儿的生命去冒险,毕竟这是他此生唯一的血脉。至于其他事,以后再慢慢想办法吧。
岳母好女婿,求求你别离开我女儿岳风,把我们洗脚水倒了。什么岳家柳家岳风柳萱...
她被小三陷害进错房睡错人,招惹上腹黑又护短的男人,从此开启宠上天的霸道模式。新婚丈夫不信她,男人直接开天价让她离婚,还对渣男说从今天开始,你得乖乖管她叫舅妈男上司对她图谋不轨,他直接吩咐那只手给我碰的,就把那只手给我废了!她回家抱怨上班太辛苦,他直接搂过来,宠溺地说道正好回家给我生孩子,一个不够,...
问何为大? 答再无可比较者,为大。 问何为道? 答无始无终,无形无名,无边无际,无师无上者为道。 问何为宗? 答...
身在灵气复苏的武道时代,却拥有了去往修仙世界的能力!苦于没有习武资质的方正表示不练武了。我修仙!!!什么?修仙世界已近末法,灵气稀缺?天材地宝匮乏?能自如穿梭两界的方正表示,我们这旮沓刚灵气复苏,一切都不是问题。反派救命,有人作弊啊,修仙的欺负我们练武的,还有没有天理了?PS已有精品作品无限之配角的逆袭...
仙帝回归,发现自己成了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大少。老爸望子成龙?那我就牛批一下给你看看!未婚妻失望透顶?老子随便散发一点魅力,轻松拿下!处心积虑的反派?拍死,统统一巴掌拍死!...
靖康之耻乃至于大宋灭亡真正根源,不在所谓的冗官冗政冗军之类的问题上面,那些不过是用来挡住屁股蛋子的遮羞布而已。真正的根源,就在赵大得位不正上面,就在赵二斧光烛影上面,就在赵宋这些没有血性的怂蛋皇帝身上,在这些敢喊此非儒臣待遇,被惯坏了的士大夫们身上!朕,功盖三皇五帝,德配尧舜禹汤,诛卿九族,掀了这桌子!都是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