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音乐特点
①南戏唱腔称南曲,曲调属五声音阶,多平稳进行,有其惯用的特性音调,形成南曲唱腔绵密柔丽的特色。唱词用韵基本上以南方江浙一带语音为标准,有平上去入之别,每套曲牌不限一韵。节奏规整舒长,字少腔多。其节拍形式,除散板﹑慢板﹑快板与北曲相同外,还应用了一种更慢的节拍──赠板(84拍或42拍)。表达人物内心情感更为深刻细腻。另外,初期的南曲如徐渭所说,是“亦罕节奏”的“随心令”一类,明代中﹑后期才对板式的讲求严格起来,形成板数和下板位置均有定制的固定板式。
②音乐结构形式原系民歌体,形式活泼﹑自由,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曲牌联套结构。每套曲牌可以分为引子﹑过曲(中间主体部分)和尾声3部分。它虽有一定的联套程序,但在实际运用时相当灵活,并创造出集曲和南北合套等新的处理曲牌形式及套曲结构的方法,丰富﹑扩展了原有曲牌的表现力。
③南曲对宫调的运用虽较自由;但作为套曲结构,仍须考虑曲牌的前后连接在调高﹑音域及曲调方面的和谐统一。因此,各种曲牌需要有一定的归属和类别,为编制新腔和演员的演唱提供方便。因此,南曲的用宫调比较自由,每出每套皆不限一种宫调,这在戏曲音乐发展过程中是一种进步。
④南戏的各种角色均可演唱;除独唱外,还有对唱﹑同唱及“合唱”。独唱用以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对唱﹑同唱用以交流人物间的思想情感和促进戏剧矛盾的发展,“合唱”用以突出语意。烘托气氛和渲染环境,这些都是增强戏剧性的重要手法。在南北曲交流中,南曲吸收了北曲的一些演唱技巧,在演唱艺术上有很大提高。
⑤前期,南戏的演唱以徒歌为主。这种徒歌常以板来控制节奏和衬托唱腔。后来,以笛﹑鼓﹑板为主要伴奏乐器,如明代沈德符《顾曲杂言》所说:“南曲不仗弦索为节奏。”至于加用笙﹑琵琶﹑三弦等为唱腔伴奏,可能是明代以后的情况。
角色行当
南戏的角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展开剧情,其他角色皆为配角。
生:戏中的男主角,一般扮演书生、秀才、状元之类的人物。
旦:戏中的女主角,所扮演的人物一般都为青年女子。
净:净本有正净和副净之分,南戏中只有副净。副净出于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这一角色,故他所扮演的人物一般也都具有滑稽打诨的特征。
丑:在戏中所扮演的人物大致和净所扮人物相同,也是插科打诨一类的人物。
末:末也有正末和副末之分,而南戏也只有副末。副末在戏中一是用以开场,二是扮演次要的男性人物。副末与副净相对,盖源于唐代参军戏中的苍鹘,故也带有插科打诨的特征。
外:南戏中的外,扮演老年男子,或老年妇女。
南戏剧目
自宋元以来,有名目留存的南戏共238种,有残文佚曲流传的约为130多种,但现有完整剧本流传的仅19种。
早期南戏作品以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为主,主要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包括三本戏文∶《张协状元》、《小孙屠》和《宦门子弟错立身》。其中《张协状元》是现存最完整的早期南戏剧本,创于八百年前南宋时期的温州“九山书会”,其开场的《满庭芳》词中写道∶“这番书会,要夺魁名。占断东瓯盛事,诸宫调唱出来因”。
元末明初流行的《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合称“四大南戏”,是南戏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
《琵琶记》是南戏发展的顶峰,由温州瑞安人高则诚于元朝至正年间,依南宋流传的《赵贞女蔡二郎》戏文编撰而成。《琵琶记》在中国戏剧史上被称为“词曲之祖”,是南戏时代与传奇时代间的桥梁,对明代戏曲创作的影响非常深远。其余有完整留本的南戏:《东窗记》、《破窑记》、《刘希必金钗记》。
《张协状元》写书生张协遇盗落难,得到王贫女的帮助,结为夫妻,后来赴京考中状元,忘恩负义,不认贫女,反欲将她杀害。幸而贫女仅伤一臂,又得到宰相王德用的收养,最后同张协重圆。这是一本谴责书生负心婚变的戏文,与《赵贞女》、《王魁》同一题材。但既要谴责负心汉,又想保证贫女有个完满结局,只能采取调和的做法,悲剧意识未能贯穿到底。这为元代后期一些作家将早期南戏悲剧作品的结尾改为大团圆开了先例。
《张协状元》全本用南方流行的词调和民间小曲演唱,开场时先以说唱诸宫调引入,中间又有许多游离于剧情之外的科诨穿插,这些属初期南戏特征。其故事情节分两条线索进行,是南戏和传奇剧本惯用的双线结构的雏形。剧中人物塑造,颇有可取之处,如写张协对贫女的态度不断变化,从落难相依发展到抛弃乃至杀害,层层深入,颇为细致。
《宦门子弟错立身》,古杭才人编。写金国河南府举同知的儿子完颜寿马与走江湖的艺人王金榜的爱情故事。完颜寿马违抗父命,鄙弃功名前程,跟随戏班“冲州撞府”,最后终于使他的父亲同意婚事。他与父亲的冲突,实质上反映了封建的正统思想和市民阶层自由平等思想的矛盾。据《录鬼簿》记载,元李直夫、赵文殷有同名杂剧,南戏当据杂剧改编而成。
《小孙屠》,古杭才人编,也是根据同名杂剧改编而成。这是一部公案戏,揭露了官府的糊涂和吏胥的不法,最后由名公昭雪。剧中曲调出现了一支南曲间插一支北曲的“南北合套”的体制,说明南戏已注意吸收杂剧的乐曲来丰富自己。
文化价值
第一,语言学价值。与诗词相比,戏曲常常更接近于口语。南戏来源于民间,戏文的作者多为书会人士,而其面向的观众群也多为市民阶层。这就使其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且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这就为我们今天研究地域性的方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汉语词汇史的书写保留了大量通俗易懂的口语、俗语、谚语、俚语等。
第二,社会历史学价值。宋代时期,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宋室的南迁,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生,民众的迫切需要,都促使了戏曲的形成与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南戏得以孕育并逐渐走向成熟。南戏的戏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譬如在剧本《赵贞女》﹑《王魁》中,作者强烈抨击了封建制度下文人人性的异化及其给善良妇女带来的迫害和灾难,表达了劳苦大众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抗争情绪。另外,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南戏中描写的服饰习惯、节庆仪式、民间信仰以及民间巫术等情节都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
第三,音乐价值。据记载,南戏使用南方曲调,不受宫调限制,可随时换韵,多采用五声音阶。南戏在温州形成后,于东南沿海各地传播广泛。到了元代末期,又繁衍出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等四大声腔以及福建泉州、兴化等地的南戏声腔;其脚色有生、旦、净、末、丑、外、贴等七种,并创造了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在使用曲牌方面,南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连缀习惯,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
其他信息
概念
南戏,就是宋元时代流行在中国南方地区的用南曲演唱的汉族传统戏曲艺术。民间俗称戏文,或称为南曲戏文,简称南戏文。因起源于浙江温州(永嘉)地区,故又名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产生时间
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他是东临齐王,曾经叱咤沙场的战神,一场战事一个阴谋毁了他的骄傲她是安庆大将之女,一场背叛一场退婚毁了她的声名。一场上位者不怀好意的赐婚把本不该有交集的两个人硬生生凑到了一起,她一心保护好自己,但她只考虑到要怎么在那个男人眼皮底下安然脱身,却从未想过若是在那个男人那里丢了心该怎么办。她知道她无论如何不能替代他心中的那人,她只想他好好的。她倾尽所有的付出好不容易换来他一丝的怜惜,却在另一个女子的算计中一点点被磨光,她的心也在一次一次的伤害中渐渐冷了,之后他更是轻易被人挑唆认定她不衷,她终于心死离开,放两人自由。可总有人不愿放过她,想夺她性命永绝后患,多年后她再次回来时,又会书写怎样的爱恨情仇。...
一夜改变了一生。她从女孩蜕变为了女人。再从盲人按摩女变成了未婚妈妈。后来,那夜的男人腹黑回归,她成了他眼中的猎物,再也逃不脱。那时她方知,她的缠绵只归他所有,有些缘份,注定是在另一个错过中许了轮回。...
一代地下王者回归都市,意外地成了美女总裁的贴身保镖,身边更有一群形形色色的女人。没办法,他只能以风流不下流的本色流连在美女丛中。且看以捍卫美女贞操为己任的宇文龙,如何用一腔骚情和两只铁拳,打下一片风骚的暧昧江山,演绎香艳与彪悍的人生。小说网2014年度潜力之星龙血征文活动入围作品,质量保证,大家可以放心收藏...
王者之路张牧简介主角张牧李晴晴穷是一种病,我得了十年的绝症,直到那天我爸出现,让我百病不侵!一个寒门出生,如何才能继承世界第一家族罗斯柴尔德!...
年锦书为了飞仙历经万苦,临门一脚,被死对头雁回活活气死,功亏一篑,重生了!重回年少,她看着那个意气风发的天才少年,行啊,骂我注孤生心狠手辣是吧?仙门大会上...
绑定系统,只有林风可以看到出现在现实世界的各种宝箱。开启宝箱,获得各种技能道具卡牌药剂金钱等等,宝箱里的奖励实在是太丰富了!可是,想要收取这些宝箱,必须将自己的手掌贴在宝箱上,然后静等十秒钟的时间,期间还不能被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