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晋纪十二,从公元317年(丁丑年)到公元318年(戊寅年),共二年。
建武元年(公元317年,丁丑年)
开春正月,汉军往东攻占了弘农,太守宋哲一路跑路到江东。
黄门郎史淑和侍御史王冲从长安逃到凉州,说愍帝投降前一天,派他们带着诏书给张实,封他当大都督、凉州牧、侍中、司空,允许他自行处理事务,还说:“我已经让琅邪王暂时主持大局,你可得好好帮他,一起扛过这波大难。”这俩人到了姑臧,张实哭了三天,硬是不肯接受官职。
之前,张实的叔父张肃是西海太守,听说长安告急,主动请缨要当先锋去救援。张实觉得他年纪大了,没同意。后来听说长安失守,张肃又悲又愤,直接气死了。
张实派太府司马韩璞、抚戎将军张阆等人带着一万步兵骑兵往东打汉军,让讨虏将军陈安、安故太守贾骞、陇西太守吴绍各自带郡兵当先锋。还写信给相国司马保说:“朝廷出事,我肯定不会怕死。之前派贾骞去看您的动向,中途接到命令让他撤军。没多久就听说贼兵逼近长安,胡崧按兵不动,麹允拿了五百斤金子求他救援,我赶紧派贾骞他们翻过山去。结果刚听说朝廷没了,想忠心都没机会,这悔恨程度,死了都不够赔的。现在又派韩璞等人来,全听您指挥。”但韩璞他们最后没能前进,只好往回走,到了南安,被羌人断了路,僵持了一百多天,粮尽箭绝。韩璞杀了车里的牛给士兵们吃,哭着问:“你们想爹妈不?”大家说:“想!”“想老婆孩子不?”“想!”“想活着回去不?”“想!”“那听我的不?”“听!”于是大伙儿嗷嗷叫着冲锋。正好张阆带金城兵赶到,两面夹击,把羌人揍惨了,砍了几千颗脑袋。
早先是长安有句顺口溜:“秦川里头,血能没过手腕,只有凉州能靠着柱子看戏。”等汉军占了关中,氐、羌在陇右抢劫,雍州、秦州的老百姓死了十之八九,就凉州安全得很。
二月,汉主刘聪让堂弟刘畅带三万步兵骑兵攻打荥阳,太守李矩屯兵在韩王旧堡垒,两地就隔七里地,刘畅还派人招降李矩。当时刘畅兵来得突然,李矩没准备好,就派使者假装投降。刘畅居然信了,放松警惕大摆宴席,头领们都喝高了。李矩想夜袭,士兵们却怂了,他就让部将郭诵去子产祠祈祷,让巫师放话:“子产显灵了,会派神兵来帮忙。”大伙儿一听立马亢奋起来,争先恐后要上。李矩挑了一千勇士,让郭诵带队,偷袭刘畅军营,砍了几千人,刘畅就剩自己跑了。
正月十八,宋哲到了建康,说受了愍帝诏书,让丞相琅邪王司马睿总揽大权。三月,司马睿穿素服出城驻扎,哭了三天。这时候西阳王司马羕和官员们一起劝他称帝,他不干。司马羕他们死缠烂打,司马睿哭着说:“我就是个罪人啊!你们再逼我,我就回琅邪老家!”还喊自家仆人备车要走。司马羕他们只好退一步,请他按魏、晋旧例先当晋王,司马睿才同意。三月二十八,他即晋王位,大赦天下,改了年号,开始设置百官,建宗庙社稷。
有关部门请立太子,司马睿喜欢二儿子宣城公司马裒,想立他,跟王导说:“立儿子得看德行。”王导说:“世子和宣城公都挺优秀,但世子年纪大啊。”司马睿听了劝。四月二十三日,立世子司马绍为太子,封司马裒为琅邪王,继承恭王香火,还让他都督青、徐、兖三州军事,镇守广陵。任命西阳王司马羕为太保,封谯刚王司马逊的儿子司马承为谯王(司马逊是宣帝的侄子)。又任征南大将军王敦为大将军、江州牧,扬州刺史王导为骠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书监、录尚书事,丞相左长史刁协为尚书左仆射,右长史周顗为吏部尚书,军谘祭酒贺循为中书令,右司马戴渊、王邃为尚书,司直刘隗为御史中丞,行参军刘超为中书舍人,参军事孔愉兼任中书郎;其他参军都拜奉车都尉,掾属拜驸马都尉,行参军舍人拜骑都尉。王敦推辞了州牧,王导因为王敦统领六州,推辞了中外都督,贺循以老病为由推辞中书令,司马睿都同意了,改任贺循为太常。当时刚经历战乱,江东政权刚起步,刁协在朝廷混了很久,熟悉旧制度,贺循是儒学权威,精通礼仪,有啥搞不懂的事儿,都靠他俩定夺。
刘琨和段匹磾歃血为盟,约定要辅佐晋室。三月九日,刘琨向各族发公告,派兼左长史、右司马温峤,段匹磾派左长史荣邵,带着奏表和盟文去建康劝司马睿称帝。温峤是温羡的侄子,他姨母是刘琨的妻子,刘琨对他说:“晋朝虽然衰了,但天命还在,我在河朔立功,你去江南帮我刷波好感。去吧,好好干!”司马睿任命鲜卑大都督慕容廆为都督辽左杂夷流民诸军事、龙骧将军、大单于、昌黎公,慕容廆不接受。征虏将军鲁昌劝他:“现在两京都没了,天子遭难,琅邪王在江东主持大局,大伙儿都盯着他。您虽然占了一方,但其他部落还敢拥兵不服,就是因为您的官职不是朝廷封的。不如派使者去见琅邪王,劝他称帝,然后拿着朝廷诏令去打那些不服的,谁敢不听话!”辽东隐士高诩也说:“想当老大,得讲道义。现在晋室虽然弱,但人心还向着它,该派使者去江东,表示咱有尊奉的对象,然后打着大义的旗号征剿各部,还怕没理由吗?”慕容廆听了,派长史王济渡海去建康劝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国相国刘粲让手下王平骗太弟刘乂:“刚接到皇上密诏,说京城要出事,你得让手下穿好铠甲防备意外。”刘乂信了,让宫里人都穿着铠甲待着。刘粲立马跑去告诉靳准、王沈,靳准赶紧报告汉主刘聪:“太弟要造反,都让手下穿好铠甲了!”刘聪吓一跳:“真有这事儿?”王沈等人赶紧说:“我们早听说了,跟您说过好几次,您就是不信啊!”刘聪让刘粲带兵包围东宫。刘粲派靳准、王沈抓了十几个氐、羌酋长,往死里审,把他们吊在高架子上,用烧红的铁烫眼睛,酋长们只好屈招和刘乂谋反。刘聪对王沈等人说:“我现在才知道你们多忠心!以后有啥就说,别恨我以前不听你们的。”于是杀了东宫官属和刘乂平时亲近的人,还有靳准、王沈等人平时讨厌的大臣几十人,活埋了一万五千多士兵。夏天四月,废刘乂为北海王,刘粲没多久就让靳准把他杀了。刘乂又帅又有气度,宽厚仁义,所以很多人都归心他。刘聪听说他死了,哭得特伤心:“我们兄弟就剩俩,还不能好好相处,怎么让天下人明白我的心啊!”氐、羌部落叛逃了很多,刘聪让靳准当车骑大将军,去平定叛乱。
【内核解读】
公元317年,即建武元年,是西晋王朝覆灭与东晋政权肇建的关键节点。这一年的历史叙事,如同一幅乱世长卷,既展现了中原板荡的惨烈,也记录了各方势力在绝境中的抉择与博弈,更暗藏着王朝更迭的历史逻辑。透过这段简练却厚重的记载,我们得以窥见那个“天崩地裂”时代的生存困境与文明韧性。
凉州孤守:西北屏障的坚守与局限
在西晋王朝土崩瓦解之际,凉州(今甘肃一带)成为中原乱局中罕见的“安全孤岛”。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凉州牧张实及其家族的经营密不可分。当长安陷落、愍帝出降的消息传来,张实“大临三日”的举动,既体现了对晋室的忠诚,也暗含着对时局的无奈。其叔父张肃因“悲愤而卒”的细节,更折射出士人阶层在王朝倾覆时的精神困境——忠诚无处寄托,救国无力回天。
张实派遣韩璞、张阆等率军东击汉军的行动,展现了凉州势力试图挽救危局的努力。这支一万余人的军队,在南安遭遇羌人断路,陷入“粮竭矢尽”的绝境。韩璞“杀车中牛以飨士”的悲壮之举,以及通过情感动员激发士兵斗志的细节,生动刻画了乱世中军事领袖的生存智慧。“念父母乎?”“念妻子乎?”“欲生还乎?”的三连问,将家国情怀与个人生存需求紧密相连,最终实现“大破之”的战果,堪称绝境求生的经典案例。
然而,“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的民谣,既彰显了凉州的相对安定,也暗示了其局限性。凉州虽能自保,却无力扭转全局。韩璞大军最终“卒不能进而还”的结局,印证了西北势力与中原核心区的地缘割裂——在交通不畅、各方割据的背景下,局部的抵抗难以改变整体颓势。这种“倚柱观”的无奈,成为十六国初期边疆势力的共同困境。
江东肇基:东晋政权的草创与合法性构建
长安陷落之后,江东地区成为晋室延续的唯一希望。宋哲携愍帝遗诏抵达建康,为琅邪王司马睿称帝提供了法理依据。司马睿“素服出次,举哀三日”的表演式哀悼,以及面对劝进时“慨然流涕”“当归琅邪”的推辞,看似虚伪,实则是权力交接中的必要程序。这种“三辞三让”的传统,既是对儒家礼法的遵循,也是巩固统治合法性的政治策略。
司马睿最终“依魏、晋故事,称晋王”,建立起东晋的雏形。其政权架构的搭建过程,暗藏着深刻的政治逻辑:以王导为代表的侨姓士族与江东本土势力的平衡,成为政权稳定的关键。王导“世子年长”的谏言被采纳,既维护了宗法制度,也避免了权力继承可能引发的动荡。而刁协、贺循等“谙练旧事”“明习礼学”的大臣被委以重任,则体现了新政权对传统典章制度的依赖——在乱世中,唯有依托旧秩序的象征,才能快速构建新秩序的框架。
东晋政权的合法性构建,还体现在争取各方势力的支持上。刘琨与段匹磾的“歃血同盟”,慕容廆的遣使劝进,看似是对晋室的忠诚,实则是各方势力的现实选择。对于辽东的慕容廆而言,“通使琅邪,劝承大统”是获取“王命”授权的最佳路径,鲁昌“奉诏令以伐有罪,谁敢不从”的建议,道破了乱世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本质。这种“尊晋”表象下的利益博弈,构成了东晋初期的政治生态。
汉赵内乱:少数民族政权的权力诅咒
与东晋草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赵(前赵)政权在权力传承中陷入了残酷内斗。汉主刘聪统治下的内部矛盾,在公元317年达到爆发点。相国刘粲设计陷害太弟刘义的阴谋,堪称权力斗争的典型样本——从“衷甲以备非常”的虚假信息,到靳准、王沈的恶意构陷,再到通过酷刑逼迫氐、羌酋长“自诬谋反”,每一步都充满了阴谋与血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场政变的惨烈程度令人震惊:“诛东宫官属及义素所亲厚者数十人,坑士卒万五千馀人”。如此大规模的屠杀,不仅清除了刘粲夺权的障碍,更严重削弱了汉赵政权的统治基础。刘义“形神秀爽,宽仁有器度,故士心多附之”的记载,与刘聪事后“哭之恸”的表演形成强烈反差,暴露了少数民族政权在汉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既需要依托汉族士人的支持,又难以摆脱部落政治的权力逻辑,最终陷入“兄弟相残”的悲剧。
值得注意的是,氐、羌酋长成为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直接引发了“氐、羌叛者甚众”的连锁反应。这一细节揭示了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脆弱性:政权内部不仅存在统治家族的权力斗争,还面临着不同部族之间的深刻矛盾。汉赵政权用暴力手段压制矛盾的做法,最终只会加剧统治危机,为其后来的覆灭埋下伏笔。
乱世求生:军事智慧与信仰动员
在普遍的混乱与绝望中,个体与局部势力的生存智慧显得尤为珍贵。荥阳太守李矩在面对汉军三万大军时的应对,堪称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当“畅兵猝至,矩未及为备”时,李矩没有选择硬拼,而是“遣使诈降”麻痹敌军,继而利用“子产祠祷神”的方式动员士气。
“子产有教,当遣神兵相助”的宗教宣传,看似迷信,实则是乱世中的有效动员手段。在士兵“皆恇惧”的情况下,信仰成为最强大的精神武器。李矩通过巫祝传递的“神谕”,成功将恐惧转化为“踊跃争进”的斗志,最终实现“斩首数千级,畅仅以身免”的战果。这一事件揭示了古代战争中“心理战”的重要性——在物质条件匮乏的情况下,精神力量往往能决定胜负。
李矩的胜利与韩璞的南安之战形成呼应,两者都体现了乱世中军事领袖的核心能力:不仅需要军事谋略,更需要调动人心的智慧。无论是韩璞的情感动员,还是李矩的信仰动员,本质上都是通过构建“共同目标”凝聚力量,这正是乱世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历史回响:文明延续与秩序重建的伏笔
建武元年的历史事件,看似分散,实则共同指向一个核心主题:旧秩序崩溃后新秩序的重建过程。凉州的坚守、江东的肇基、汉赵的内乱、局部的军事胜利,都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公元317年的历史预示着中国历史的重大转向:政治中心从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民族关系从“华夷之辨”转向“胡汉融合”,文明传承从“中原正统”转向“多元并存”。东晋政权在江东的建立,不仅延续了汉族文明的火种,更开启了江南地区开发的序幕;而汉赵等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实践,则为后来的“胡汉分治”与“汉化改革”提供了经验教训。
“雍、秦之民,死者什八九,独凉州安全”的记载,不仅是对战争残酷性的记录,更暗示了文明延续的偶然性。在那个“血没腕”的时代,任何一个局部的稳定区域,都可能成为文明火种的保存地。凉州的相对安全,使其成为后来前秦统一北方的重要基础;而江东的稳定,则为中华文明的延续提供了核心载体。
建武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乱世不仅意味着破坏与毁灭,更孕育着新生与重建。在普遍的失序中,每一次忠诚的坚守、每一次智慧的抉择、每一次对秩序的追求,都在为新的平衡与稳定积蓄力量。正是这些在绝望中闪耀的人性光辉与理性智慧,构成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深层动力。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QQ阅读一组签约作品为了青青草原的特色羊肉火锅,洛远踏上了征服诸天万界的道路秦时明月,他救下胡夫人和胡美人,收嬴政为徒打造史上最强秦始皇斗罗大陆,他帮小舞化形,击杀千道流统治武魂殿斗破苍穹,他帮助美杜莎姐妹带领蛇人族走出塔戈尔沙漠,帮古薰儿复仇秒杀古元制霸斗气大陆画江湖之不良人,他忽悠李星...
...
简介穷小子杨凡因祸得福,脑海中多出一部神奇手机,命运由此改变,医术风水无所不能,种植养殖样样精通,脚踩恶霸,拳打奸商,俘获美人心,从此纵横乡村都市。...
本书简介种田宠文商战空间双强腹黑,1 无忧很郁闷,因为在地摊上买了一个假货,被一个天大机缘砸中 穿越就穿越!别人穿越不是公主,就是皇后王妃。她却穿越成小萝莉一枚,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还摊上几个极品亲戚,每天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鸡飞狗跳,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受些窝囊气。 幸好家里的人都是好的。温柔的母亲,儒雅的父亲,聪慧的大哥,英勇的二哥,精明的三哥,坚强的四姐,可爱包子小哥,外加小萝莉女主一枚,顺便附赠一枚药田空间。看一家大小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打造一片盛世田园,创造一个悠然居。 P这是一个乡村姑娘步步蜕变的华丽成长史。 女主身世成谜,坚强勇敢。 男主腹黑美型,绝对强大。 男配个个不简单,女配绝对是炮灰。...
...
一个苦逼的小屌丝,无意中买了一个智能软件,啥是天才,一看就会,金钱,赚到手软,美女,我不稀罕,且看一个小屌丝的逆袭之路。...